厂家与经销商天然存在合作与博弈的关系,所以厂商关系无疑是整个茶行业的焦点
“7万家茶企不如一家立顿”,这是中国茶行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据统计,目前中国茶产业拥有2000亿元左右的市场容量,其中排名前十位的茶企加起来不足150亿元。在整个中国茶产业版图中,没有能够与国际茶业巨头相抗衡的明星企业。
自建营销渠道需要拥有强大的资本力量,基于中小企业自身资本力量薄弱的现状,在渠道建设方面实力不足,所以中国茶企绝大多数采取经销商模式,包括大益等普洱茶领域的领军企业皆是如此。
2014年12月份,在深圳茶博会举办的经销商论坛上,中国资深营销战略专家、华侨茶叶发展研究基金顾问张心忠就表示:”目前茶行业的渠道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交易伙伴型关系,厂家对渠道没有具体的政策支持和营销服务,给钱就发货是多数厂家的销售行为。商家对厂家也没有高黏性的依赖关系,多渠道进货和唯利是图是茶商经营的常态,这样的厂商关系是无法实现共赢的。”张心忠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茶行业厂商关系的现状。张心忠还表示:”渠道是品牌的舞台,没有优质渠道,就不会成就优质品牌。”
针对茶产业的厂商关系,深圳乾亨德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亚峰说得更为直接:”整个行业及厂商之间的契约精神低,大部分厂家对经销商都是放牛式管理,厂商关系薄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厂家本身没有品牌思维,对经销商乱承诺,很多承诺都无法兑现。在征召经销商方面,甚至有很多厂家的标准是只要有钱就可以加入,对经销商几乎没有支持。”
近年来,也有许多企业开始将厂商关系作为战略性命题,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破解当前厂商关系不规范的现状,在选择经销商、服务经销商、管控市场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势,推动厂商合作模式的转型升级,优化、均衡合作结构,使之产生更强的竞争优势。
普洱茶领军企业云南大益普洱茶集团的渠道建设也是以经销商为主,但却进行得扎实有序,格局规范、梯次分明。大益建立了拥有100多家经销商、2600家专营店的完善体系,而其经销商又分A、B、C三个等级,专营店从高到低分为体验店、形象店、旗舰店、标准店四个系列。大益计划到2020年将体验店拓展到三四千家,主攻华北、华东、东北市场,将传统茶销售额扩张到40亿-50亿元。
现在祥源茶业每周都会召开有全体经销商参与的电话会议,由祥源茶业的总经理主持,经销商员工也可以参会,经销商在线反映问题,厂家给出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厂商的合作层次,增加了双方合作的黏性和稳定性。又如合和昌茶业,将厂商合作关系变为品牌拉伸式,厂家帮助经销商发展分销商,并在合作初期,帮助经销商做生意、拓展市场。
在选择经销商方面,普洱茶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文表示:”茶王选择经销商有明确的标准,经销商必须要认可茶王茶业的理念,双方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和使命,公司还会考察其人脉资源等相应因素,评估其是否适合成为茶王茶业的经销商。”目前茶王茶业在西安、北京、上海等地拥有300多家经销商,厂家直接发展区一级的经销商。贺文表示,与经销商”成为一家人”是茶王茶业追求的目标,但茶王茶业仍然对经销商有相应要求和管控,茶王对经销商的考核期为两年,观察期为3个月到半年,并有相应的任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