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火星探索的国家再添一。继美国、苏联、欧洲太空总局、印度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后,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于2月10日21时确认进入环火轨道,预计今年5~6月挑选合适时机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成为全球第6个开始探测火星的国家。
事实上,这并非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早在2011年,中国便开发过一颗小型火星轨道探测器“萤火一号”,安装在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号(Fobos-Grunt)火星探测器上,欲一同搭乘天顶-2SB运载火箭前往火星再进行发布。可惜福布斯-土壤号升空后,在第二次变轨前定向系统发生故障未脱离低地轨道,经过最终抢救仍未能完成轨道转移,于2012年1月1 5日带着萤火一号一同坠毁在太平洋。
于是中国开始减少依赖其他国家,短短10年间注资了数百亿资金用于该国太空探索,成功自主研制了天问一号(Tianwen-1)探测器,并于2020年7月搭乘该国自产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升空前往火星(与美国的火星2020任务差不多时间发射,该任务包括毅力号火星车与机智号无人直升机),目标为寻找火星当前及过去生命的证据,并评估行星环境。
整体重达5吨的天问一号包含轨道器、着陆器与太阳能动力火星车,轨道器配备了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计、环绕器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等;火星车则配有多光谱相机、地形相机、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等。
在进入火星轨道前,天问一号已从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传回它的第一张火星黑白图像,显示出火星数个地质特征如:施克亚巴瑞里撞击坑(Schiaparelli)、水手号谷(Valles Marineris)等。
当我们又听到什么探测器成功达阵时,可能会觉得以当代技术来说好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事实上,火星一直都是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自1960年以来,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等国都陆续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但其实有高达12个轨道飞行器以失败告终,变成了扔向火星的垃圾。
前往火星挑战性高
到目前为止,正在火星轨道上服役的飞行器只有6个,分别为: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卫星(MRO)、2001火星奥德赛号(2001 Mars Odyssey)、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MAVEN);ESA的火星快车号(Mars Express)、火星微量气体任务卫星(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印度的火星轨道探测器(MOM)。
2月10日21时,中国当局宣布天问一号正式完成轨道转移,进入环火轨道,继前阵子在月球取得的佳绩后,再度为美中竞争开辟一个新的太空竞技场。如果一切顺利,预计天问一号的火星车将于今年5~6月期间着陆乌托邦平原(拉丁语:Utopia Planitia),这里曾是NASA维京2号着陆器的探索区域,下方藏有大量水冰。
除了天问一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Hope)已先于本月9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将加入火星轨道探测器小家庭;至于NASA的火星2020任务也将在下礼拜抵达火星,特别的是它将跳过火星轨道转移直接驶向火星表面,毅力号火星车与机智号无人直升机预计18日登陆火星。
(首图为天问一号拍摄的首张火星黑白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航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