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对英特尔(Intel)这间虽然依旧非常赚钱、但处境却看似非常挣扎的全球半导体第一大厂,第一个大好消息,莫过于Pat Gelsinger从VMware回到任职30年的英特尔,从“过渡性强烈”的Bob Swan手上接任首席执行官,也让他终于悲愿成就,拿下他业务发迹地的大位。当天消息一出,英特尔股价立刻大涨10%,充分反应了市场对现有经营团队的“信任度”。
曾是英特尔代表角色之一
相信长期关心英特尔的各位看倌,近来一定过目不少介绍Pat Gelsinger生平事迹丰功伟业的报道,像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18岁就进英特尔上班、4个孩子的父亲、32岁成为英特尔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和首任首席技术官、领导80386和80486研发(还写了第一本80386汇编语言的专书)、直接或间接影响Oregon州Hillsboro团队的高性能微架构(P6、NetBurst、Nehalem)的设计方向、VMware首席执行官任内宣布捐出一半的收入投入慈善业务、撰写两本宗教相关书籍分享他平衡信仰工作家庭的经验,以及最被为人称道的“IDF(Intel Developer Forum)之父”等。
2005年初,因企业平台业务群总经理Mike Fister争夺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无望、辞职走人而“家中无大人”,在组织改组的过程,从首席技术官“战线复归”数字企业业务群总经理(当时还故意留胡子,摆出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样)领导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对AMD发动帝国大反击的Pat Gelsinger,更是那时英特尔最具象征性的人物。这也是为何他这次“回家”对英特尔意义如此重大的主因。
(Source:Flickr/Web SummitCC BY 2.0)
Pat Gelsinger(上图)一回来,也让英特尔陆续迎接老将回炉,包括Nehalem微架构之父Glenn Hinton与领导Nehalem系列芯片设计开发的Sunil Shenoy,总之都是Hillsboro的旧人,也让人好奇那个曾与以色列Haifa分庭抗礼的Oregon体系,是否将重返昔日的荣光。请别忘了,英特尔自从2015年的Skylake之后,钟摆(Tick-Tock)巨轮就此停摆,挤了多少年牙膏。如果Pat Gelsinger重建美国Oregon州Hillsboro和以色列Haifa相互竞争的研发体制,对AMD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坏消息。
英特尔的黄金年代
但经历过1990年代末期.com泡沫到2008年金融海啸这段期间的媒体工作者与产业相关者,应该都不得不承认,这几年以IDF为技术营销主场的英特尔(Pat Gelsinger当然是最重要的主角),无论技术发展和产品规划,都处于历史上最有趣也是最欢乐的时期(也是首次AMD对英特尔造成全面性威胁) ,各业务群采取“双首长制”的世界奇观也让人啧啧称奇。英特尔所谓的“平台化生态系统统”大致上更是在这段时间奠定结实的基础。
笔者从2004~2006年连续有幸参与六届美国旧金山IDF,还顺便附赠了一场英特尔总部的“内部科展”研发日(RD Day),时隔十多年,看到Pat Gelsinger绕了好大的圈子,终获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大位,感慨万千,脑海中浮现出昔日有幸躬逢其盛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才开始接触处理器产业和半导体制程的人,可能很难想象,时下在先进制程竞赛中七荤八素的英特尔,从2000~2015年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所有思维都是“制造导向”的企业文化。即使从Centrino为起点追求“平台化”(Platformization),说到底也都是只想有效利用英特尔的老旧制程产能,逻辑跟当年“捞过界”进军系统芯片组和以太网络控制器,几乎如出一辙。
1998~2009年担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一度让这家公司员工人数突破十万人的Craig Barrett,最爱讲的关键字只有一个:Convergence(聚合),不限于既有芯片集成更多的功能,更希望能在既有的硅芯片,实做并融合大量的异质单元,并开创全新的应用,所以像2004年初在权威科学杂志《Nature》发布传统CMOS制程所生产的1GHz光学调制器(Modulator),甚至一度企图靠着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染指反射式液晶投影机与背投影电视市场。正名为Silicon Photonics的前者最近“似乎稍有进展”,而后者早在2004年就被放弃了,笔者还依稀记得在IDF媒体说明会在座位轮流传递的LCoS样品,还莫名其妙不翼而飞。
Craig Barrett多次强调“IT产业已经趋于稳定,如果不思转型,很难再有高度增长的可能”,数字家庭(Digital Home)就是这种“将IT产业延伸到其他领域”的产物。此外英特尔推动WiMAX的初衷在于“让基础建设不佳的发展中国家人民,也有办法宽带上网,以便刺激个人计算机的市场需求,催生下一个十亿人口的市场”。我们也都知道,上述两者皆以惨败收场。
Pat Gelsinger曾放话“要将个人计算机那票错综复杂的外置缆线全部清空”的Ultra Wide Band(UWB)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奇闻轶事。UWB的技术根基IEEE 802.15.3a的规格之争,2004年依旧悬而未决,由英特尔和TI(德州仪器)主导、曾多达170家厂商参与的Multi-Band OFDM联盟(MBOA),与Motorola及XtreamSpectrum等厂商为首的团体,在IEEE仍然僵持不下,MBOA无法取得75%票数使其成为IEEE的正式标准。
当时还是英特尔首席技术官的Pat Gelsinger公开喊话,如果IEEE无法在三次会议定案,英特尔将另外成立特别利益组织(SIG)推广,结果就是2004年秋季成立MBOA-SIG,时间刚好在IDF前一周。
那么,UWB和以其为地基的Wireless USB最后有“消灭”掉个人计算机的所有排线吗?这个我们就不深究了,搞不好大多数人还不知道UWB到底是什么。英特尔还曾在IEEE催生电信移动网络、WiMAX、Wi-Fi之间无缝切换的技术规范,实际用一台装满各种无线网络的重机骑过金门大桥,一路不断网骑进IDF举办地Moscone Center的主题演讲台。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但回过头来,再想想英特尔在20世纪初期竟然大胆的让处理器产品线“三轨共构”(服务器Itanium、PC机Pentium 4、笔记本Pentim M),和激进到极点的NetBurst微架构,无论如何,这段期间的英特尔的确是一间“很敢拼很敢冲”的公司,让旧金山IDF那动辄上百场的技术议程(Session)充满了琳琅满目的有趣技术,而IDF会场的Technology Showcase更仿佛是小型的Computex精华版,也让不学无术的笔者,每从旧金山飞回台湾的长荣班机,看得不也乐乎。
是否重返荣耀值得观察
时过境迁,Pat Gelsinger领导的英特尔能否重回昔日繁荣?没有人知道,但有以下几点值得慢慢观察。
Pat Gelsinger自从2009年和Sean Maloney(后来中风被迫提前退休,接着英特尔就开始渐渐给人群龙无首的感觉)竞争首席执行官大位失败而转战VMware,终于又回到他从18岁开始职场生涯30年的发迹地,也不啻是则佳话,但英特尔能否重返荣耀是一回事,眼睁睁看着股价下跌6%的VMware投资人,恐怕不会这么想了。
(首图来源:达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