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指纹识别与脸部识别技术吧!因研究人员指出,可从手背静脉识别身份。
指纹取得及造假太容易,社群媒体让脸部识别破功
近年来,生物识别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如今基于安全起见,从机场登机门到警察局,甚至到夜店,脸部识别技术几乎无所不在,同时角膜、指纹和语音识别也广泛用于各领域。但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研究人员指出,某些生物识别方法潜藏“众所周知的安全弱点”。
新南威尔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研究员Syed Shah指出,可从人们碰过的表面收集指纹,并可经由指纹复制产生假指纹。借由从社群媒体搜集图像就能轻易规避脸部识别技术,再者,通过隐形眼镜也能混淆角膜识别机制。
“静脉图形模式位于皮肤下,因此不会像指纹那么容易留下痕迹,也不像大头照能从社群媒体找到,更不像角膜能秘密取得。”Shah表示。 “因此,我们认为基于静脉的方法将很难恶意规避。”
通过AI从静脉图形模式截取“鉴别特征”,准确率超过99%
研究人员使用现成的深度摄影机(即英特尔RealSense D415深度摄影机)对35个人拍了约17,500张照片,参与者拍摄过程要握紧拳头,创建手部静脉模式。
研究人员使用AI人工智能从这些模式取出“鉴别特征”(Discriminating Feature),表示特征可精准识别35名参与者的任何人,准确率超过99%。Shah解释:“静脉特征截取需要握拳才可办到,所以有心人很难偷偷获得静脉图形模式。”
Shah进一步指出,虽然使用静脉识别身份的构想非新鲜事,但通常需要专业技术,然而团队的研究工作却难能可贵使用现成3D摄影机就能办到。据团队发布在《IET Biometrics》期刊的研究显示,技术适用个人设备(如笔记本和移动电话)个人身份识别。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