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个非常特殊的行星系统,两颗行星公转方向与母恒星自转方向相反,看起来就像叛逆的孩子,母星说要向左,它们偏偏要向右。
K2-290 A恒星属于F型主序星(黄-白矮星),和另外2颗恒星组成K2-290三星系统(或称BD-19 4173、TIC 70803960),距离地球约897光年,而K2-290 A恒星本身目前已知带有2颗系外行星:超级地球K2-290 Ab与气态巨行星K2-290 Ac。
一般来说,系统中行星的公转方向应该与母恒星自转方向相同,比如我们的太阳系,太阳自西向东自转,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便乖乖跟着太阳走。这是因为原行星盘(Proplyd or Protoplanetary Disc)在恒星诞生后于其周围旋转数百万年,以和恒星相同的方向自旋,恒星赤道平行于盘面,所以从中形成的行星自然也照着规矩走。
如果观测到有恒星的自转未与行星轨道对准,通常解释是被盘面内的巨行星引力扰动,比如热木星。
但如果附近有颗恒星路过(天文学中的附近通常指1光年内),原行星盘也可能受这颗恒星引力影响而倾斜。丹麦奥胡斯大学团队现在根据行星过渡期间恒星光谱的变化,确定了K2-290 b与K2-290 c行星公转方向和母恒星背道而驰,并认为当初原行星盘可能就是因邻近恒星的引力而失准。
不过也有可能是还有其他尚未找到的巨行星引力在作祟,类似案例比如Kepler-56系统,也是1颗恒星带有2个行星,但后者的轨道平面未对准母恒星。科学家长期监测之下在外围找到了第3颗行星,计算其质量和轨道距离后发现,很可能就是第3颗行星导致另外2颗内行星的轨道平面倾斜。
这一研究说明,我们不能再假设行星形成的初始条件(比如原行星盘)与恒星自转、行星轨道对齐。新论文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首图来源:奥胡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