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行星存在吗?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争论太阳系外围是否有这颗未知的行星,认为它质量至少是地球5倍。现在一篇新论文分析遥远的天体,对是否有大行星的重力作用提出质疑。
第九行星的滥觞是2016年,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Mike Brown和Konstantin Batygin观察到包括Sedna等6颗海王星外天体(TNOs),有同方向的长椭圆形轨道。这种聚集必须归因于一颗大行星的重力影响,距离太阳至少是地球400倍,或TNO约10倍远。论文发布于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最近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家Kevin Napier领导的小组,结合3组寻天观测资料检查14个极端远海王星外天体(ETNO)轨道,发现不需要附近有大行星存在就可以解释这些物体的轨道。考虑选择偏差效应后(由于只观察到外部太阳系一小部分),数据表明ETNOs在天空分布均匀。
为了研究这些物体是否真正聚在一起,团队创建计算机模型,模拟太阳系外100亿颗均匀分布的ETNO,然后计算与现有观测结果相匹配的几率,得出结论为没有理由认为ETNO不是均匀分布,且可能仅是选择偏差使观察到的物体似乎聚在一起。作者表示:这并不意味第九星球不存在,但似乎先前的观测数据不能这样解释。
但也有天文学家反对此看法,华盛顿特区卡内基科学研究所Scott Sheppard指出,新论文忽略某些经过充分研究的对象,如Sedna,使结果不那么令人信服。他建议要将ETNO样本增加3倍,以便对这些物体的轨道角度进行可靠统计。而维拉·鲁宾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上线时,将观测到数百颗个新TNO,或许可解决第九行星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