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Intel主导的Thunderbolt传输端子规范至今也有10个年头,在经历了4个时代的演进,如今也准备进入成熟期。
初代Thunderbolt于2011年发布,它采用Mini DisplayPort形式端子,并集成传输资料的PCIe以及传输影音的DisplayPort等通信协议,能在单一缆线提供双向资料传输与影音输出功能。而2013年发布的Thunderbolt 2则将传输带宽由原本的10Gbps提升1倍,达到20Gbps,带来更高的传输性能。
2015年发布的Thunderbolt 3可以说是大改版,除了继承先前双向资料传输与影音输出等功能,并将传输带宽再翻倍达40Gbps之外,还将连接端子改为USB Type-C形式端子,并加入最高可达100W的反向供电功能。以笔记本的应用场景为例,可以通过单一缆线搭配扩展底座满足外置屏幕、键盘、鼠标、存储设备,并同时为计算机充电,使用上相当方便。
最新的Thunderbolt 4于2020年发布,它站在Thunderbolt 3的基础上提供更高的传输性能与安全性,详细可参考《Thunderbolt 4规格细节公布,强制支持PCIe 3.0 x4、VT-d防护等规范》一文。
Intel在自家官方博客发布了Thunderbolt 10周年的纪念贴文,,说明了多项Thunderbolt 4的优势,其中包含更高的传输带宽、支持连接2个4K分辨率显示器,并可在使用同时为笔记本充电。
Thunderbolt与Thunderbolt 2采用Mini DisplayPort形式端子。
Thunderbolt 3与Thunderbolt 4则改用USB Type-C形式端子。
至今Thunderbolt也问市10周年了。
Thunderbolt 4能够集成资料、影音、电力等多样传输需求。
搭配Thunderbolt 4扩展底座就能轻松解决笔记本外置屏幕、键盘、鼠标、存储设备以及充电等需求。
回顾先前Thunderbolt 3时代的市场状况,绝大多数约落在新台币25,000至40,000元主流价位带左右的笔记本都不具有Thunderbolt接口,而且对应的周边设备价格也都相当高昂,因此对用户的诱因并不多。
随着2020年9月发布代号为Tiger Lake的第11代Core处理器,将Thunderbolt 4集成至处理器中,越来越多笔记本都开始具备Thunderbolt 4端子,甚至连价格在新台币30,000元左右的机型也都看得到,可以发现普及度提高不少。
另一方面Thunderbolt 4也能完整兼容USB 3.2与USB 4等规范,因此不仅能够搭配Thunderbolt周边设备,也能搭配各种USB设备使用,甚至是兼容集成Power Delivery供电、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影音输出的“全功能”USB扩展底座,基本上只要是采用USB Type-C端子的设备接上去都能正常运行,大幅简化用户需要分辨不同规格的麻烦,也带来更方便的使用体验。
Thunderbolt 4是Intel Evo平台认证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只要是Evo认证的笔记本都具有Thunderbolt 4端子。
简单地说,Thunderbolt 4就是目前功能最全面的I/O端子,不但兼容各种Thunderbolt 3、4以及历代USB设备,甚至可以搭配对应外置盒,为文书笔记本扩展性能强悍的外置显卡,发挥更全面的扩展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