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COVID- 19爆发,许多企业被迫实施远程上班,并大量依赖Zoom等视频平台和公司同事及客户开会。这也引发Zoom倦怠(Zoom fatigue)现象。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说明了引发Zoom倦怠的原因。
自去年3月企业大规模实施远程视频协同的作业形态,许多员工在以Zoom或微软Teams等视频工具开了一整天的会后,出现倦怠、焦虑、虚脱的征状,这些现象被称为“Zoom倦怠”。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实验室(Virtual Human Interaction, VHIL)于本期《Technology, Mind and Behavior》期刊发布研究论文,解释造成Zoom倦怠的四项成因。
第一项成因是过度的眼神接触。研究人员指出,一般人际接触中,人类的视线会转移,一会看说话者,一会写笔记或看向其他地方。但在Zoom视频会议中,所有人都得长时间盯着屏幕上的人,造增长时间眼神接触。另外,随着现代PC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屏幕上显示的人脸也太大,造成人类不舒服。研究人员解释,当对方脸部太大,大脑会解释这时将出现高度紧张状态造成人体过度亢奋,因此长时间的视频相当耗费心力。
第二项原因是,在视频时用户会不断看到自己的图片。研究人员引述其他研究指出,当人们看到自己的图片,会对自己更加苛刻,因此视频过程中除了对方脸孔,另一个画面显示自己的图片,凭添更大压力。另外也有研究显示,从镜中看到自己会引发负面情绪。
第三个原因是,和真实世界的人际接触相比,视频造成的认知负担更重。普通情况下人类沟通存在大量非语言(nonverbal)线索,人们也会下意识寻找这些线索,像是肢体语言。但在视频会议中能显示的非语言线索大为减少,用户必须更加费力去搜索,以及表现沟通线索,像是用户要小心头不能乱动以免跑出消息窗格,或是为了确保对方知道你同意,用户得更大力点头或举起大拇指等,都让视频沟通更为吃力。
最后一点较好理解:长时间坐在计算机桌前开视频会议,是以不自然方式限制身体活动量。研究人员指出,身体有适当活动时,反而工作表现会更好。
VHIL主任Jeremy Bailenson建议,为减少Zoom倦怠,用户不妨缩小视频窗格以减少过度的眼神接触和他人的脸孔大小,并使用外部键盘来扩大用户和屏幕间的距离。同时利用视频工具内置功能来隐藏自己的图片,或是暂时转成纯声音模式,以减少压力。最后,研究人员也建议利用相机或键盘创造出一些活动空间,例如摄影机摆远一点允许用户稍微移动脚步或在纸上涂写,和平常的会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