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过去可能拥有较大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就是残骸

自1877年发现火星两个小卫星火卫一(Phobos,首图左)和火卫二(Deimos,首图右)以来,研究人员常感困惑。由于它们非常小,火卫一直径22公里,火卫二直径仅12公里,且外观像马铃薯,人们怀疑可能是被火星重力捕获的小行星。

科学家认为,如果是遭捕获的天体,轨道将为高度椭圆,且轨道倾斜度为随机;但事实却相反,火星卫星轨道几乎为圆形,并位于火星赤道。因此研究团队以计算机模拟轨道的变化,证实过去火卫一和火卫二的轨道交叉,意味它们有相同起源,并认为当时有更大卫星在火星轨道运行,被另一天体撞击,火卫一和火卫二就是残骸。

这些结论虽然容易理解,但需要广泛计算。首先,研究人员必须完善描述卫星与火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解释,所有天体都相互施加潮汐力,这些力导致能量转换,称为耗散,强度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内部组成及彼此距离。NASA的洞察号正在火星探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也参与任务的地震仪,用于记录地震和陨石撞击。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观测能使我们研究火星内部密度与能量耗散”。此外其他太空船测量表明,火卫一和火卫一由非常多孔的物质组成,密度小于每2克/立方厘米,远低于地球5.5克/立方厘米。他认为火卫一内部有很多空腔,里面可能有水冰让潮汐力造成大量能量消散。

利用这些精确资料与理论,研究人员进行数百次计算模拟,以关注火卫过去的轨道,估计10到27亿年前之间它们到达相交点(即火卫一和火卫二诞生时)。确切的时间必须精确得到火卫内部性质。研究人员希望计划于2024年发射的日本太空船Mars Moons eXploration能探测并送回火卫一样本,可提供有关火星卫星内部的必要细节,并更精确计算。

计算得出的另一结果是,火卫的前身比火卫一离火星更远。研究人员解释,虽然较小的火卫二仍距离诞生地不远,但潮汐力使火卫一持续接近火星。模拟显示火卫二会非常缓慢地离开火星,然而火卫一将在不到4千万年内坠入火星,或接近时被重力破坏。

论文发布在《journal Nature Ast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