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艘飞船上有真正多样化的机组人员—不是科幻电影里常见的外星物种,而是拥有“不同”身体的人类,那会是什么感觉?
欧洲太空总局(European Space Agency)近日宣布,正在招募4名全职宇航员和20名后备宇航员,为即将到来的国际空间站任务以及未来的国际登月任务做准备。还承诺新宇航员团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性别多样性,并将寻找具有特定残疾的合格人士。
新闻发布会时,欧洲太空总局官员告诉媒体申请时间将于3月3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28日。其中身障人士候选人的标准包括先天性或截肢导致的单下肢、双下肢或双脚缺陷;身高低于130厘米(4英尺3英寸)—这个新的身高标准比NASA现有的宇航员身高标准(5英尺2英寸~6英尺3英寸之间)要低得多。
身障人士和非身障人士之间的一些差异当地球上很明显,但在太空的零重力环境或月球上六分之一的重力环境下,这些差异就会消失。当地球上,“义肢的目的是提供重力和支撑体重的功能。”一位专业人士表示,“在无重力环境中,很多问题会得到缓解。”
而且,太空船在零重力的环境下,使用义肢的人可能比同事们更有优势,“腿部唯一有用的时间就是锚点自己。因为一旦到达目的地,宇航员需要在脚部装上限制器,义肢则能够牢牢地与固定点连接在一起。”
另外,所有欧洲太空总局的宇航员候选人都至少需要拥有科学、技术或工程领域的硕士学位,或接受过试航员培训,年龄不得超过50岁。
也正因此,欧洲太空总局成为首个为太空计划招募身障人士宇航员的政府机构。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开始。
从22个国家募集好宇航员之后,欧洲太空总局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想清楚,如何让这些多样化的宇航员与美国和俄罗斯一起展开工作。同时,还要还要对太空船、太空服、驾驶舱的设计进行调整,甚至是重新设计,以适应佩戴假体的宇航员。
就太空服而言,目前,美国太空总局的模板化太空服只有中号、大号和特大号。此前,小号的太空服是为5英尺(约合1.8米)高的人设计的,但需要额外的设计和工程才能安装手臂和腿部单位,以及提供氧气、清除二氧化碳和维持压力的设备,后来就报废了。
所以,太空服设计的障碍并不取决于宇航员的身高,而是腋下之间的距离—这决定了太空装背面可以携带多少额外的装备。
而且,由于不是所有的宇航员都能到外面进行太空漫步,也不需要每个人都穿一套带有铃铛和哨子的太空装。更多的宇航员是在空间站内进行科学实验或操作设备。由于身障人士身高的问题,宇航员的座舱也要进行修改。
另一方面,必须为机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制定新的协议和规范,如起飞前的发射台出现问题或在海上降落。
SpaceX公司的一名高级顾问表示,“对于这些身障宇航员来说,最大的担忧不是在太空中发生什么事情,而是在发射台上或着陆后发生紧急情况。比如,宇航员必须迅速解开太空舱的安全带,离开发射台,抵达正在等待的装甲运兵车处,然后驾车逃离危险。
不过,除了台面上的挑战,对于身障人士来说,太空旅行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比如骨密度的损失,或是在义肢与残余肢体接触的地方患上皮疹。
目前,美国太空总局官员也表示,他们对宇航员的想法持开放态度,但尚未承诺改变机组人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