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发“三明治”锂电池设计,10分钟为电动汽车充满电

如果哈佛大学的实验性“三明治”固态锂电池设计成真,除了可维持上千次的充放电循环,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还能让电动汽车在短短10分钟之内充满电。

锂离子电池虽然具有优异的电池容量跟容量密度,奠定手机、笔记本等智能电子产品的基础,让化石燃料车转型为电动汽车、也能用电池储能系统辅助再生能源发展,但他并非完美无缺,哈佛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教授Xin Li表示,这些电池的稳定性一直很差。

锂离子电池由石墨阳极(负极)与锂金属阴极(正极)组成,通过中间的液态有机电解质来传递锂离子,不过随着冲放电次数增加,电极会形成尖刺树枝状的锂晶枝,最终将长到足以刺穿减缓电流和热量的隔离膜,使电池内部短路,缩短使用寿命。

目前科学家们主要希望能通过“固态电解质”,取代挥发性高、有腐蚀性的液态电解质,好比哈佛大学提出的“BLT三明治电池”设计。

如果用培根番茄三明治来比喻电池设计的话,正负两极就是吐司,叠在正极上方的石墨涂层则是生菜,至于内馅则分为第一与第二电解质,第一电解质有如番茄,把当作培根的第二电解质夹在一起。

(Source:哈佛大学)

之所以要让第一电解质有如番茄夹培根一样、把第二电解质包住,团队表示,这两种电解质的化学性质不太一样,晶枝容易渗透第一电解质、但第一电解质与锂金属的稳定性较高;第二电解质则相反,锂稳定性差、不容易受晶枝影响。

虽然新电池设计无法抑制晶枝生长,但是能够安全且稳定控制晶枝,让晶枝不会突破“培根”层,还可以通过回填(backfilling)晶枝生长产生的空隙,完成自我修复的效果。实验指出,电池在1万次充放电后,仍可维持初始82%效率,这种高电流密度更能让电动汽车在10~20分钟内充满电。

论文作者Luhan Ye表示,这种多层设计可以引导和控制锂状晶体的生长。Li也补充,新设计显示锂固态电池也能与商用锂离子电池竞争,多层设计的灵活和多功能优势,更有机会让锂固态电池套用到现有的电池量产技术。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