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透明巨大神秘物体遮挡,银河系一颗恒星光芒消失200天才重现

夜空中恒星的光或许会一闪一闪,但绝不会无故消失──因此,当一颗遥远红巨星的光曾持续消失约200天才又出现在,天文学家惊讶无比。是什么东西能长时间挡住天体发出的光?

距离我们约25,000光年有一颗红巨星名为VVV-WIT-08,年龄约80亿岁,2012年初时,科学家通过VISTA Variables in the Via Lactea(VVV)调查观察到VVV -WIT-08亮度开始逐渐下降,到同年4月已比原本亮度还要暗97%,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几乎不可见,但渐渐地,这颗巨星又慢慢恢复昔日辉煌。

恒星亮度偶尔下降的情况并不少见,原因通常是伴星或巨行星经过恒星前方导致光度稍微下降,但VVV-WIT-08不寻常之处在于整个亮度下降过程持续了约200天。很明显,能长时间遮挡遥远恒星光芒的物体必须非常巨大──至少比恒星本身大很多,且应该完全不透明才能挡住大部分星光。

科学文献上记录过类似案件,比如距离地球2,200光年的巨星御夫座ε(Epsilon Aurigae,也称柱一)每27年就会变暗50%,持续时间640~730天;双星系统TYC 2505-672-1内其中一颗恒星每69年变暗一次,且被遮挡时间长达3.5年。

目前主要模型都猜测,遮挡恒星光芒的物体应是巨大又不透明的轨道尘埃盘,厚度可达3,700公里;其他理论则指出碎片盘可能由白矮星或黑洞产生,或由恒星本身剥离物质组成。

现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天文学家Leigh Smith领导的国际团队指出,VVV-WIT-08很可能属于一种新分类的双星系统,其中一颗恒星是比太阳大100倍的巨星,每隔几十年就会被另一个尚未见过的伴星遮挡,后者周围环绕着一个不透明圆盘。

目前已知这种新类型双星系统约有6个,天文学家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弄清隐藏的伴星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何被圆盘包围。虽然有些人可能很想知道,是否实际上可能是某种外星文明物飞过这颗恒星前面,但研究人员表示这个假设还没有成熟到值得认真考虑。

新论文发布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首图来源:剑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