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经报道,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人工智能公司目前正争相上市,但因为大环境影响和营收表现,投资人对这些科技新股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这些企业陷入瓶颈,难以找到提供持续增长的资金。
号称“中国AI四巨头”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开创了中国AI产业的先河,这些公司专注于脸部识别技术,在竞争激烈的AI机器视觉市场中占60%,产品遍布中国的智慧城市、安全系统、手机、自动驾驶、物流、线上医疗和金融服务。
然而,受到中美科技战及贸易战影响,这些AI巨头的首次IPO之路可说崎岖不平,加上市场波动、投资人对AI商业前景失去耐心,带来庞大挑战。
美国、香港IPO变得困难
中国国家支持的云从科技,自去年12月提交申请后,经过三轮监管机构审查,终于在7月通过上海科创板(STAR)的监管审查。
旷视科技历经美国、香港IPO失败后,今年9月获得上海科创板(STAR)的上市批准。旷视科技是阿里巴巴支持的公司,但2019年10月被川普政府列入贸易黑名单,禁止与美国供应商展开业务。
至于中国最大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自从2017年以来一直为上市做准备,并于8月在香港申请IPO;另一间AI公司依图科技于2020年9月提交上市申请,但监管机构要求提供更多业务和财务细节,于今年6月喊卡。
市场原本期待这4家公司在依赖私募基金后,会转往公开交易所上市,但因为中国资金正在枯竭中,加上利基商业模式和经营亏损带来潜在风险,投资人可能无法接受基于私人估值的股价。
人工智能4大巨头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宠儿,8年间从投资人那里筹集500亿元人民币,总市值超过1,400亿元;但事实上,它们仍处于运营亏损阶段,在2018至2020年共损失133亿元,占总营收85%,意即过去三年中,这些公司每赚1元营收,就花费了1.85元,主要用于劳动力。
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已经迈入“死亡之谷”
财务亏损使得投资人开始质疑这些公司控制成本、扩大业务和创造利润的能力,对于AI产业的热情也于2019年开始减弱,再加上从今年10月开始,中国创业公司科技产业的热衷度明显降温。
旷视科技创办人印奇2020在演讲中提到,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已经迈入“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的阶段,意即已经开始运营但未产生营收。他认为,这些公司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之前,这个时期可能持续会18-24个月。
国金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公司正陷入发展瓶颈,且尚未达到投资人预期,加上算法无法突破、业务应用受限、劳动力成本高以及伦理问题,都对该产业的商业模式构成挑战,因此创业公司必须在业务起飞前渡过“死亡之谷”。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