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普及还是遥遥无期?一次盘点8大“元宇宙”临场感难题

不论元宇宙究竟是旧瓶新装,还是终究无疾而终的话题炒作,在Roblox、Meta / Facebook、Nvidia、腾讯、字节跳动、微软及诸多游戏及VR / AR设备厂商推波助澜下,已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可确定的是,元宇宙正在进行,但发展初期有不少关键问题待解决,其中尤以如何兼顾技术、成本与可行性实现3D临场感的体验最关键。

网络不乏许多文章讨论元宇宙与过去虚拟世界的最大差异就在沉浸感与临场感,只要看过《一级玩家》电影就能深刻感受到这种差异。相信应该很难忘记第一次玩VR游戏时,被超逼真临场感震慑的感觉吧!同样的,元宇宙一切若都以栩栩如生3D立体图片呈现在人们眼前,这种体验才最吸引人。

从《一级玩家》电影及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Meta发布会播放的视频即可看出,VR设备是进入3D元宇宙的最佳媒介,这确实符合目前唯有VR设备才能提供用户沉浸感,但也引发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以下就逐一探讨吧!

Lava扎克伯格发布会视频介绍Meta公司愿景及元宇宙。 (Source:视频截屏)

既是必要又可能是阻碍的VR设备

没错,目前唯有VR才能带给用户过去2D虚拟世界无法呈现的3D临场感受,就是这与众不同的特色,才能激起用户加入的兴趣与动力。但反过来说,没有VR就不能加入元宇宙,对重度VR玩家当然没问题,但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仍嫌太高,恐怕成为元宇宙普及的障碍。所有阻碍都待VR技术突破与价格下降才能打破。

没有临场感就不算元宇宙?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探讨过,原则上,3D临场感不是元宇宙的终极形式,就是最重要的面貌,这可从Meta / Facebook或微软宣传视频都以3D元宇宙为宣传点而获得明证。试问如果元宇宙仍以2D呈现,那与2D网络有何差别?完成终极目标前,势必有许多2D过渡形式出现,但最终还是会朝3D沉浸式目标迈进。除了Meta公司,有许多公司开始推出元宇宙专属的新项目与服务,例如知名NFT(非同质化代币)头像项目团队Lava Labs在知名2D CyptoPunks头像后,再度推出专门针对元宇宙的3D Meebits头像。微软Microsoft Teams协作平台也预计2022年推出元宇宙3D版Mesh for Teams。

Lava Labs推出元宇宙的NFT 3D Meebits。 (Source:Lava Labs)

长时间佩戴VR设备的可行性

《一级玩家》电影,所有人都通过VR设备进入3D虚拟世界,且长时间“生活”其中。但回归现实,有多少人能长期戴着笨重的VR设备不会不适?更别提还可能有晕眩、呕吐感。面对紧张刺激的VR游戏,或许玩家还可以拼命忍受不适感,但长时间戴着VR在元宇宙购物、社交、开会真的可行吗?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微软Ignite 2021大会介绍Mesh for Teams。 (Source:视频截屏)

VR/AR/MR谁会出线成为元宇宙专属设备?

讲起佩戴舒适感,轻巧的AR眼镜远胜笨重的VR设备,但AR眼镜的最大优势与作用,在于用“虚拟”内容辅助“现实”,所以现实才是主角,也因为如此,AR辅助性的虚拟,不太可能喧宾夺主营造逼真的临场感。反观VR设备,你只看得到虚拟场景,想不沉浸也很难。但VR设备实在太笨重,可能沉浸不了多久就撑不下去。虽然MR混合实境设备堪称兼具VR与AR特性的解决方案,但MR动辄10万元(目前Microsoft Hololens 2价格超过13万),市场接受度更低,这也是何以微软要主打企业级元宇宙。

微软Hololens 2 MR设备。 (Source:Microsoft)

如何达增长时间登录需求?

前面谈到长时间佩戴笨重VR设备不切实际,然而长时间或频繁性登录对应用非常重要,过去人们流连忘返线上游戏与网络,才促成蓬勃发展,如今元宇宙想进一步发展,用户长时间或频繁参与就显得非常重要。理论上,AR能更快速方便在现实与虚拟间切换,甚至可在虚拟世界长时间保持登录状态,但这优势完全被沉浸感不足打破。所以如何提升AR与MR临场感及价格亲和度表现,会是今后元宇宙相关厂商的研发重点。

五感兼具的临场感如何完成?

除了逼真的3D视觉及身历声听觉,让玩家同时体验触感、嗅觉及味觉才符合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元宇宙的定义:“元宇宙是真实世界的数字分身。”《一级玩家》除了3D人物与场景,男主角还能通过触感手套与X1体感套装“触感式”交互。月初Meta与卡内基梅隆大学联手开发厚度小于3毫米的ReSkin塑胶皮肤,以便支持元宇宙交互触感。或许Neuralink公司老板马斯克(Elon Musk)致力开发的脑机接口,会是让元宇宙用户同时体验五感最一劳永逸的终极方案,且让我们乐观以待!

Meta AI研究人员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开发Reskin塑胶皮肤。左图机器手臂具支持触感反馈的Reskin,可完美夹起蓝莓。右图手臂不具备Reskin,结果将蓝莓夹扁。 (Source:Facebook AI Blog)

代价不菲的元宇宙临场感

如今最具沉浸感的VR,价格大都破万,至于要价10几万元的MR,即使重度玩家看到也要退避三舍。即使未来技术成熟,但要将支持五感的传感器内置在VR/AR/MR设备中,或另外开发独立式的穿戴配件,恐怕都会对用户的接受度与钱包形成极大的压力。尽管电影主角佩戴起来的模样超酷,但回归现实,每次进入元宇宙就要佩戴这么多东西,铁定会让许多人忘之却步。而且如果财力不够雄厚,恐怕也玩不起这么多设备。总而言之,如果不能解决设备成本问题,元宇宙的普及之路恐将遥遥无期。

电力是任何设备永远的痛

电力不足是造成VR等设备无法长时间保持登录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让3D沉浸感扫兴的元凶。原本体积有限的VR/AR/MR,在加入更多传感器与各种功能之际,又要兼顾舒适轻薄化的要求,只会让设备的续航力更加捉襟见肘。这是当前所有3C及IoT设备的普遍难题,用户只能有短期内难有良好解决方案的体认与心理准备。

(首图来源:华纳兄弟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