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电浆模拟立大功,成大解开福卫二号科学酬载图片高度误差之谜

国立成功大学太空与电浆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从太空电浆物理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卫星图片的几何关系,重建大气晖光图片应有的原始面貌,成功解开卫星侧拍图片长期存在的高度误差之谜,更为未来卫星任务规划提供预先修正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10月发布于美国《地球物理科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主导研究的成大太空与电浆科学研究所教授谈永颐表示,各项太空科学研究都必须创建在数据正确性上,因不正确造成错误分析解读,很可能影响继续任务的规划方向。从事卫星酬载设计开发的共同作者、成大太空与电浆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张滋芳也表示,酬载回传的数据文件每个环节都必须小心以对,若无法正确判读,可能失去卫星仪器开发的意义和价值。

成大解开福卫二号科学酬载图片高度误差之谜。

福卫二号2016年正式退役,长期累计的科学资料停止搜集,连带资料使用率也大幅下降。通过成大电浆所研究团队的分析公式,不但能让研究者轻易快速获得局部空间图像,更能重新点燃科学家对ISUAL数据的兴趣,相信这研究能让台湾卫星对太空科学界有更多贡献。

台湾2019年启动第三期“太空首席技术官程发展计划”,预计10年内投入251亿元经费,全力发展尖端太空任务,创建自己的太空产业。成大电浆所表示,以技术开发为主轴的规划蓝图背后,除了追求工程精进,也需有扎实理论基础支持,有时甚至需要借理论模拟突破技术层面瓶颈。

成大以太空电浆物理基础理论重建大气晖光图片应有的原始面貌。

福卫二号2004年升空后,搭载的科学酬载(ISUAL)也从2006年开始进行长期夜间大气晖光观测,成大电浆所指出,ISUAL观测属侧拍模式,研究人员很快发现,图片定义的晖光发光层高度与过去认知的高度有近20公里误差,晖光发光层高度分布范围也不过约50公里,这误差足以将晖光暗区误判为晖光亮区。经研究人员反复验证卫星数据与计算公式,仍毫无头绪。

成功大学太空与电浆科学研究所教授谈永颐、助理教授张滋芳、博士后研究员江致宇及研究生黄垎祯花了两年,利用太空物理电浆化学反应机制,构建全球晖光强度资料网格点,接着重建基础光学的几何图片,最终将卫星拍摄区域的辐射光通量完整反演而获得模拟图片。

成大研究团队表示,经过进一步比对研究后发现,卫星侧拍图片时,低于晖光发光层边界高度的区域,会有更强光叠加效应,使整体发光层呈现高度降低的积分结果。研究所的模拟图片修正方法,不单只应用于ISUAL图片,凡是所有侧拍的卫星数据皆可通过此方式重建资料,甚至供未来相关卫星任务预先修正模式。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