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有记录以来自转速度最快的白矮星,根据测量,这颗名为J02401952的恒星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但质量至少是地球20万倍,配上每25秒就自转一圈的速度,可想而知有多疯狂。
白矮星是初始质量约在10M☉以下的恒星燃烧完所有燃料后、脱落外层所留下之核心,不再进行核融合反应,也因此它会不断辐射能量并逐渐冷却。此外,白矮星必须靠电子简并压力来抗拒自身重力,这导致白矮星拥有极高密度。
一般来说白矮星以低速率自转,但如果白矮星转动极快,则该白矮星的质量将可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1.44个太阳质量),角动量经由吸积转移便可能造成这种快速旋转结果。
过去,白矮星自转速度最快记录保持者是CTCV J2056-3014,自转一圈29秒,现在英国雪菲尔大学与华威大学团队发现了自转速度更快的白矮星LAMOST J024048.51195226.9(简称J02401952),距离我们2,015光年,转一圈仅需25秒。
作为比较,转一圈需24小时的地球如果25秒就自转一次,在我们眼中白天与黑夜将像宕机一样快速切换。
研究人员指出,J02401952与另一颗红矮星组成双星系统,因引力巨大而不断从伴星身上吸取物质。但特别的是,J02401952还是70年来发现的第2颗磁力螺旋桨(magnetic propeller)系统:虽然从伴星身上拉出电浆气体,但这颗白矮星不知何故产生了磁场(天文学家认为吸积白矮星自转速度增加可能会形成内部发电机,但详情仍不确定),随着物质靠近后被强磁场影响获得额外速度,导致白矮星转手就将这些物质以每秒3,000公里左右的速度抛向太空。
此前发现的第一个磁力螺旋桨系统为AE Aquarii,自转一圈33秒,同样带有另一颗伴星且不断从它身上剥离电浆,再被白矮星磁场抛向太空。
随着科学家发现磁力螺旋桨系统并非独一无二事件,团队认为,也许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在大部分双星系统中找到这种机制。新论文发布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首图来源:华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