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交会上听日本专家谈农产品质量安全

     10月16日,由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主办的“日本农水产品·食品推介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2号馆举行。日本知名专家、亚洲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技术顾问佐藤元昭就日本企业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与日本食品原材料的普及作了主题演讲。
  相邻地块如何避免交叉污染每家每户种植的作物品种不一样,甚至同一农户的同一地块里种植的作物品种也不统一,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面临着相邻地块的交叉污染问题。日本农民平均每户拥有土地面积1.6公顷(24亩),与其他国家一样,也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佐藤元昭介绍说,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作了很多努力,主要的措施有四个:一是特别重视当地气象条件。比如不在大风天气里洒药,以免农药随风飘散。农民平时用药也特别注意观察风向,上风口的农民洒药,需要告诉下风口的农民做好相应准备。日本遍布全国的农业指导员,可以协助完成这项工作。用药前,农民可以请求农业指导员通知下风口的指导员,让他们转告下风口的农民,使之及时拉起防风网,或者提前对作物进行收割。在日本,地块之间常用防风网或隔离墙予以分隔。日本村村有广播,常以此对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常听广播里提醒,今天风较大,用药请注意。”佐藤元昭说。
  二是改进农民的用药方法。比如洒药方式就很有讲究,是从地块中间向四周洒,还是从地块四周向中间洒?研究证明,后者不容易造成农药颗粒扩散,对临近地块的污染最小,所以日本农民都自觉采用这种用药方法,并成为一项既定的农业技术。
  三是不断改进农药的物理性状。比如将农药做成乳液状,并将农药颗粒做得尽可能粗大些,施用时就不容易被风吹散,减少了污染空气和别人家农作物的机会。类似的改进每天都在发生,比如有的日本公司研发出用于稻田的颗粒状的除草剂,它的粒径为5毫米,施用时可以少受有风天气的影响。
  四是要求施用适用性广的农药。比如这家种的是果树,那家种的是白菜,果园主人用药时,要考虑对白菜的适用性。日本农林水产部门要求,要施用具有广适性、效果好的农药,这样,既减少了农药用量,又不致对别的作物质量造成明显损害。
  拿老鼠做试验确定“肯定列表”提起“肯定列表”,中国对日出口企业并不陌生,有些企业甚至有着切肤之痛。它的众多严苛规定集合为“肯定列表制度”,通常被冠以阻碍自由贸易的“技术壁垒”,让出口企业要么提高质量保住市场,要么忍痛失去日本客户。
  所谓“肯定列表制度”,是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毫克/公斤(通常用百万分率ppm表示,即0.01ppm)。简单地说,它是一项限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制度。该制度于2006年5月29日起执行,至2008年1月底,对815种农药设定了标准值。
  在推介会上,有中国茶叶出口企业质疑,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是否具有科学性?佐藤元昭平静地介绍说,对“肯定列表制度”中的每一项规定值,日本方面都逐一进行了风险评估。大家知道,家鼠的寿命是两年,约合100周。日本专家以家鼠为试验对象进行“毒性试验”,把各种农药分成不同的浓度,以含有这种特定浓度的食物喂食老鼠,观察其生理状况。通过大量试验,最后确定一个基准值,即使老鼠每天都摄取这一农残水平的食物,也不会对其健康和寿命产生影响。人类的寿命则长得多,相应地,农残在人体内积累的时间也很长,为安全起见,科学家取试验确定的“安全浓度”的1%作为对人体健康的农残安全值。对于“肯定列表制度”,内外企业一视同仁,日本企业也必须遵守这些标准。日本的消费者有很大的发言权,哪个企业不遵守这些标准哪个企业就要倒闭。目前,日本60%左右的食品依赖进口,对中国农产品的依存度在40%以上。
  佐藤元昭希望,日本的检测技术能够早日在中国普及,使中国的农产品和食品更加安全,将来有更多的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