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芯片荒问题,全球芯片代工厂掀起史上罕见成熟制程大扩产潮,除了联电、中芯外,就连专注在先进制程的台积电也回头布局28纳米市场,且规划的生产据点遍及两岸及日本。
随着芯片厂纷纷砸重金投资,外界对于过度扩张的质疑声浪也不曾间断。
联电于1月25日说明会上首度松口,28纳米供过于求的情形有可能在2023年后发生,虽然公司强调28纳米是许多应用的甜蜜点,这样的情况将相对轻微,但仍让市场感到有些心惊胆跳。究竟,若未来真的不幸发生产能过剩,将会对芯片代工造成什么影响,特别是台积电,是否能够继续稳如山呢?
28纳米需求旺 兼具性价比
回顾过去,直到2020第一季,台积电28纳米产能利用率都还低于公司平均值,过去曾被视为烫手山芋的28纳米制程,如今变得炙手可热,这是为什么呢?业界分析,成熟制程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除了车用外,未来消费性电子产品只会越来越“智能化”,加上物联网趋势,都需要更多的IC,但不必全用高端制程,28纳米制程可满足大部分需求。
他进一步说明,28/22纳米采用高介电层/金属闸极(High-k Metal Gate,HKMG),是平面式技术时代中最高端的制程,价格比16 / 12纳米FinFET(鳍式场效晶体管)低一截,有望提供客户兼具性能与成本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28纳米也可迎合全球车用芯片短缺的迫切需求。
台积电魏哲家在近期说明会上也说,许多因素都将推升成熟制程需求增长,包括5G、HPC、终端设备半导体含量增加,加上多镜头带动CIS(CMOS传感器)需求,而28纳米也将是嵌入式内存应用的“甜蜜点”。
台积电资本支出10~20%用于特殊成熟制程
看准长期商机,台积电这波成熟制程扩产主要锁定28/22纳米制程,除了中国南京厂28纳米产线构建中,也将与SONY合资在日本熊本设厂。台湾方面,公司规划在南科提高特殊制程产能,而高雄新厂也将有部分28纳米产线。业界推测估计,这波28纳米添加产能将超过10万片/月,公司将稳居全球之冠。
针对产能过剩隐忧,分析师认为,台积电具备三个优势,不管未来成熟制程供需如何变化,都可以继续稳如山。首先以投资金额来看,台积电日前宣布今年资本支出将达到400~440亿美元,其中10~20%将用于扩张成熟特殊制程产能,相较于先进制程的投入金额,并不算“大钱”。
回顾2010年28纳米扩产潮,当时处于金融海啸末段,台积电选择逆势投资,2010资本支出(投资活动之现金流量)达到约台币2,000多亿元,当时已算是天价,尽管之后整体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及杀价竞争等挑战,但仍造就出一波黄金年代。时间拉到现在,台积电每年资本支出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对比其他二线芯片厂,几乎要倾尽家产来扩展28纳米制程,台积电花费相对低的投资金额,就可以获得极大的回应,自然更有竞争力。
缩小成熟、先进制程价差 产品组合更优化
再以营收结构来看,台积电在先进制程打遍天下无对手,同时也扩张成熟制程全方位服务客户。以去年第4季来看,5纳米制程占营收比重约23%,7纳米制程比重约27%,合计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比重约50%。而成熟制程中,则以28纳米、16纳米占营收比重最高,分别为11%、13%。
以此来看,分析师认为,就算芯片厂积极扩展的28纳米未来真的发生产能过剩,以成熟制程为主力的二线芯片厂可能首当其冲,但仅会影响台积电营收各位数百分比。再加上,先进制程竞赛的参赛者仅有几家,大客户通常有先进、成熟制程需求,台积电身为先进制程领航者且市场占有率高,可预期仍将是客户首选。
最后是精准的价格策略,台积电坚守跟客户的信赖关系,不会趁市况火爆而漫天喊价。去年仅针对部分成熟制程小调一些,今年才全线上调5~20%,并以成熟制程涨幅较大,主要目的是通过缩小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价差,促使客户加速导入更先进制程,以确保全线稼功率维持高位水准,有利提升毛利率。
整体来看,分析师认为,二线芯片厂去年靠着涨价大翻身,目前也与客户签订2~3长约以争取保障,虽能将价格锁在高点,但也意味着未来价格要大幅上涨不易。对比之下,台积电今年才真正享受完整的涨价效益,加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扩产规划,不仅可掌握长期商机,面对风险来袭时也能更加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