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小型哺乳动物难逃离白色污染,超过1/4是生质塑胶

近年科学家主要研究塑胶对海洋生物与人类本身的影响,不过有鉴于塑胶的“发源地”在陆地上,英国科学家开始研究塑胶如何冲击小型哺乳类动物,最终不仅发现超过一半的研究物种中都有发现塑胶痕迹,还有超过四分之一塑胶是环保的“生质塑胶”。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环境生物学教授Fiona Mathews表示,“相较于塑胶对陆生动物的影响,我们现阶段比较了解塑胶对水生生态的冲击,但通过分析小型哺乳动物的粪便,能够初步窥见潜在影响。”

团队收集7个不同物种、共261个粪便样本,再利用红外显微镜检查分析,研究一番英国的小型哺乳动物的食粮是否有受到微塑胶的污染。其中研究结果显示,16.5%样本以及西欧刺猬、小林姬鼠、黑田鼠和褐鼠4个物种都有发现塑胶。

科学家原本预计居住在城市的野生动物会接触比较多的塑胶,一般草食动物接触或是吃到的会比较少,但其实没差多少,他们发现无论是草食动物、食虫动物或杂食性的,又或是不管生活在哪里,都发现是“塑胶阳性(plastic positive)”。

研究作者Emily Thrift感叹塑胶遍布各个地点与物种,结果令人忧心,代表塑胶能以不同的方式渗入环境,且与此同时,英国的西欧刺猬和小林姬鼠数量都在下降。

团队还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塑胶是“生质塑胶”,也就是比传统塑胶更容易被自然分解的环保形塑胶,研究小组认为,这些动物之所以会直接吃下塑胶,主要是因为动物们认为塑胶是食物或是筑巢材料、或是食物受污染,可以说是直接进入动物体内。

博士后Adam Porter表示,这项研究将焦点从海洋带回陆地,更加了解深受大众喜爱的哺乳动物们,但结果显示塑胶废弃物正在影响动物们,吁远离一次性用品并朝着替代塑胶的方向发展,寻找更好的替代品,最终创建真正的循环经济。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