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森林盗猎恐酿新传染病大流行,最后苦主是人类

一项研究指出,巴西以丰富的动物和植物多样性闻名,砍伐森林和盗猎可能使引起疾病的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更活跃,引发人畜公用疾病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底宣布将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提升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前,已经警告有可能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影响所有国家大量人口的疾病风险。

世卫组织提出这种可能性后,巴西科学家调查当地可能促进人类与可能造成健康风险的微生物接触特征。

里约克鲁兹基金会(Fiocruz)研究指出,近年巴西社会和生态脆弱性增加,目前政治和经济形势更放大,这环境下大型生物多样性可能成为人畜公用疾病(可传给人类的动物传染病)大流行的孵化器。这项研究结果发布于科学期刊《科学先端》(Science Advances)。

研究第一作者、克鲁兹基金会野生哺乳动物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室研究员温克(Gisele Winck)指出,通过评估模型确定研究元素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更能广泛观察塑造巴西各州人畜公用病出现的过程。

研究人员评估的三个主要风险组成部分包括:脆弱性、暴露程度和应对能力;且在主要群体观察到更具体的变量,如野生哺乳动物物种数量,自然植被丧失,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社会福利、城市地理连通性和经济层面。

研究结果显示,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狩猎是与新旧感染出现密切相关的因素;整个巴西领土都容易受人畜公用病引起的紧急情况影响,亚马逊雨林地区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作者之一、克鲁兹基金会野生哺乳动物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室研究员安德列亚齐(Cecília de Andreazzi)说,亚马逊雨林是野生哺乳动物多样性高的地区,雨林覆盖率严重下降,由于森林砍伐,许多物种失去栖息地,造成当地生态失衡。

动物感染病传染是通过“溢出”(spill over)现象发生,也即只限动物群体流行的病原体因“跳跃”而感染人类等其他物种;人类活动扩展到野生动物居住森林地区,更有利这种情况。

虽然如此,研究人员强调人畜公用病成为流行病,必须发生不同生态、流行病学和行为一致性,人口流动也是重要因素。

巴西小城市对大都市的社会经济依赖性增加人畜公用病的流行潜力,因内陆居民需要经常迁徙找寻商品和服务。

安德列亚齐说,人流对人畜共患病传播至关重要,特别是物种跳跃后发生人与人传播感染,如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从这些病原体抵达圣保罗和亚马逊州首府玛瑙斯(Manaus)等超级传播城市那刻起,传播就会放大并输出到其他地区。

打野味(野生动物狩猎)是疾病“溢出”另一条关键途径。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分析发现,经常在巴西非法猎杀的物种与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有关,63种哺乳动物与173种寄生虫相互作用,可引起至少76种疾病。

(首图来源:Flickr/Mr. Jorge, from Brazil.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