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存做准备,新加坡砸5亿研究气候变化风险

极端气候带来的高温与强降雨一年比一年显著,新加坡地势低洼,九成农业需要依赖进口,特别容易受到异常气候影响。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CCRS)发起一项耗资5亿新台币的计划,作为气候科学研究集大成,了解气候变化对新加坡的长期影响,并将科学发现转化成政策沟通语言,让政府有能力提早应对人类生存危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气候变化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将影响经济和水、食物和能源等基本资源的安全。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人口稠密、地势低洼的国家,依赖国际贸易,很容易受到这些影响。

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预测,到本世纪末,新加坡的日平均气温可能会上升1.4 ~4.6度,强降雨事件会更加强烈和频繁,到2100年平均海平面将上升1米。新加坡政府已警告,气温上升和降雨减少会影响供水、生物多样性和绿化,增加冷气使用的能源需求,并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例如,更高温的环境将增加登革热等媒介传播疾病的发生率。

这份耗资五亿的研究将专注在五大领域,包括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和洪水管理、生物多样性和粮食品安全全、人类健康和能源,以及跨领域研究,架起科学政策翻译的桥梁。

政策执行必须创建在科学证据上。如新加坡已经意识到海平面上升,加上极端的潮汐和巨浪,可能会对新加坡构增长期的生存威胁,科学研究可以帮助评估沿海洪水的风险和保护措施做得够不够。而干旱或大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影响新加坡的水资源和洪水管理,譬如对降水增加造成的径流影响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规划防洪措施,例如当地的蓄水池和调整排水网络。

新加坡九成食品依赖进口,自给自足绿只有一成,气候变化将牵动全球粮食品安全全,新加坡已在实施农业自主化,目标到2030年在当地满足新加坡30%的营养需求,而了解气候变化并使用气候适应性和可持续技术,可以克服新加坡土地、水、能源和人力限制。

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目标是能够通过政策执行应对措施,因此还需要将科学研究转化为政策沟通语言,让各机构能够理解气候变化风险,作为决策依据。该计划是由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主导,是少数由政府带头的大规模气候研究计划。

最近应对气候变化较重要的布局是美国斯坦福大学,70年来成立第一所新学院就是贡献给气候研究,“斯坦福杜尔可持续发展学院”涵盖地球科学、能源技术、食品与水安全等传统学科,还设有跨学科研究所,该学院除了将为气候危机制定实用政策和技术解决方案,并期待能培养出率领人类渡过或适应气候危机的顶尖人才。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