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团队,近期在科学期刊《Science》发布了一项植入体内的止痛设备,可借由阻断神经痛觉传导方式,让慢性病或手术后病患不需依赖成瘾性高的止痛药物。
目前许多重症医疗中,鸦片类药物是效果最好的止痛药物,但由于成瘾性较高,对于病患健康有长期影响,因此医学界一直在寻找可减少药物依赖的止痛疗法。
由生物工程权威学者罗吉格斯(John A. Roger)领导的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柔软且水溶性的新型材质,可传导电子信号,因此植入体内后可以让病患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随时操控。
这款材质可包覆神经,并可控制包覆力道,阻断病患疼痛部位相关的痛觉神经传导到大脑,完成止痛效果,对于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或是截肢后需要复健的病患,都有良好的疗效,减少这类型病患使用吗啡等鸦片类(Opioids)高成瘾性止痛药的后遗症。
由于材质可溶于水中,因此设备在病患痊愈或不需使用后,可于体内直接溶解并排出体外,不用额外进行手术取出,对身体影响可降到最低。
罗吉格斯指出,这项设备使用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在每个微小渠道内藏有全氟戊烷(Perfluoropentane)可产生蒸发反应,与汗水蒸发可降低皮肤温度概念一样,通过蒸发效果,植入体内的设备可冷却神经,产生麻痹状态降低传导效率,大脑所接受到的痛感就会大幅减轻。
罗吉格斯教授团队已将这项设备的研究成果,发布在七月份的《科学》期刊中,未来有望通过持续研究成为商用化的产品。
(首图来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