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肌少症,每天走1万步?真相:这样没用

想拥有强壮身体、理想曲线,强化心理健康,且降低跌倒受伤可能性吗?就算不是专业运动员,你我都可以试试看肌力训练。

所谓肌力,指的是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肌力若衰退,代表肌肉无法胜任日常活动工作,容易感觉疲劳与疼痛。

英国“国民保健局”(NHS)指出,肌力训练简单而言,就是让肌肉比平时更努力工作。常见的训练有阻力训练与重量训练,前者是对抗阻力的运动,如伏地挺身、弹力带,后者借由负荷重物或特定器材训练,如哑铃、杠铃等。

因为若能强化肌力,好处多多!医疗网站Healthline解释,就算从事更耗力的活动,也不容易感到疲累;改善脂肪与肌肉比例的身体组成,塑造优美身材线条;增加自信心与成就感,培养健康睡眠习惯等。可发现身、心、灵一次都受益。

不过训练时是否也常冒出种种疑问:不健身,每天多走一点路不行吗?练到汗流浃背一定能增肌?增加训练次数就能养出强肌力?

以下整理运动专家与医疗相关网站,为大家破除肌力的常见五大偏见,让训练真正发挥功效:

一、健走就能练脚部肌力?错!每天走1万步也没用

运动训练世界有项“超负荷”(Overload)原则,指的是训练时难度要超过自己的能力与负荷才能进步、成功锻炼出肌肉,否则太简单、负荷过少的运动不会产生任何改变。

因此,日本首席体能训练师中野‧詹姆士‧修一(Nakano James Shuichi)指出,光靠健走没办法练脚部肌力。除了患病,不然人人都能单纯走路,但屁股大腿下半身要肌肉强壮,需要高强度负荷才能真的练到,健走轻松就能完成,不够训练下半身肌力。

修一建议,健走习惯可保持,但也要记得若想增加脚步肌肉量,可考虑在健走路线加入天桥等有阶梯的地点,避免太轻松导致无效。

二、抱着瘦身目标训练?错!难持之以恒

日本身材曲线设计师森俊宪指出,若抱着“我要几天内瘦多少公斤”目的训练肌力,无法持之以恒,因受限于数字,容易感到压力难以坚持。

训练前一定要想好目标。肌力训练的目标,应该是锻炼肌肉、打造“理想身材”。具体描绘想要训练出怎样的体态,就能激励自己,提升成功几率;相反,若目标是瘦身减重,有氧运动更有效。

三、女性才不用练肌力?错!女性反而更需要

禾馨妇产科主治医师乌乌医师在Facebook澄清过“女性不适合做肌力训练”的谣言,并强调,女性不仅很适合做肌力训练,甚至比男性更需要训练!

这是因许多女性经历怀胎过程与产子,面对体重、人生重心迎来巨变与考验,肌力遂成最强靠山;第二, 所有的女性都会经历更年期,但趁早训练肌力,就较能对抗骨质疏松;第三,女性平均余命大于男性,接受长期看护可能性与时间比男性高,所以更需要长期肌力训练。

第四,现代女性比过去晚生子。2012年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龄超过30岁,代表肌力逐渐流失、糖尿病发比例增加,肌力训练不仅有助产后恢复,也能协助舒缓孕期不适,保障身体健康。

四、狂练猛练练到爆汗?错!不是练愈多次肌力就愈强

伏地挺身、仰卧起坐等肌力训练,不是做愈多次、流愈多汗,就愈有效!因为当同动作做超过一定次数后,将转为训练肌肉的“肌耐力”,指的是反复之下肌肉力量能维持的时间长短,而非计算力量的“肌力”。

因此,与其增加同运动次数,不如改变动作的角度与强度,提高身体负荷,才符合超负荷原则,真正完成训练肌力的效果。

此外,一周要练几天?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周至少3天肌力强化活动;成人和长者每周2天以上,可进行中等或高强度肌力训练,涉及腿、臀、背、胸、肩等主肌群。

五、有动到身体就有效?错!恐造成肌肉伤害

“身体有动到,就能训练到肌肉”的想法是错的!森俊宪指出:“一开始要先练习正确姿势,否则就算运动时满身大汗,肌肉酸痛,也会因为姿势错误,无法达到锻炼效果。”

最糟糕的是,时间一久,反而酿成肌肉伤害。因此,肌力训练动作不是自己觉得可以就真的可以,如深蹲若躯干没有维持稳定,虽然练完大汗淋漓、感到酸痛又痛快,但其实很可能因此受伤。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