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关键仍在于节制,即使有勇气采用气球疗法等侵入式手段,后续若无法抗拒对食物的诱惑,什么减肥方式都会前功尽弃,而控制力不够,这时可能该怀疑是大脑信号出问题。一群外科医生在暴食症肥胖患者大脑海中植入一种设备,该设备会检测患者何时发出对暴饮暴食的渴望,然后立即向大脑发出一个小信号阻断这种渴望,患者不仅成功抑制食欲,体重也大幅减轻。
失控暴食症(BED)是最常见的饮食失调症,特点是频繁暴食发作,暴饮暴食的人有一种对进食失去控制的感觉,他们即使感觉饱了也会继续吃东西,通常与肥胖有关,虽然暴饮暴食后会感觉内疚和羞耻,但他们不会通过运动或下一餐少吃等采取补偿性行为。
科学家认为,这种疾病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家庭成员有饮食失调、抑郁、酗酒或滥用药物的病史,当事者属于焦虑、自卑、强迫症或完美主义者,或是感到来自社会或工作的压力,例如芭蕾舞演员、模特而或运动员,有些人是遭遇意外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反应。暴食症属于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一般治疗方式只能使用心理治疗或抗忧郁药。
由于暴食症发作之前大脑出现对特定食物的渴望,科学家认为,这种失控是大脑海中信号故障的结果,关键在于参与处理快乐和奖励,并与成瘾有关的伏隔核。2018年一项对老鼠研究发现,大脑伏隔核中独特的低频电活动,恰好在对食物渴望之前出现,但不会在正常、非暴食之前出现。
研究人员刺激老鼠的伏隔核,试图破坏这种与渴望相关的活动,并发现老鼠吃的美味、高热量食物明显减少。这种用于记录和刺激老鼠大脑信号的设备需通过外科手术放置在头皮下方,电线穿过颅骨到达大脑的伏隔核,该设备已获得医疗许可,用于治疗耐药性癫痫。
宾州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科学家的研究,是将这种设备和策略对人类受试者进行初步测试,研究团队对两名暴食症患者进行六个月的随访,在头皮下植入这种设备来监测伏隔核活动。科学家观察到在患者第一次暴食之前的几秒钟内,伏隔核中出现一个独特的低频信号,每当设倍感应到与渴望相关的低频信号时,大脑刺激设备就会自动向伏隔核传递高频电刺激,试图破坏与渴望相关的信号。经过六个月的治疗,患者表示,他们对饮食失去控制的感觉和暴饮暴食的频率急剧下降,每个人的体重也减轻5公斤以上,似乎没有明显的不良副作用。
这项研究是第一次使用深部脑刺激来治疗暴食症,但并不是第一个使用深部脑刺激来解决渴望的研究。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洛克菲勒神经科学研究所 (WVU Rockefeller Neuroscience Institute) 科学家,正在研究使用这种深度刺激技术作为缓解鸦片类药物成瘾的方法。宾州大学研究团队表示,暴食症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一样,都是大脑活动发生变化,接下来将找更多受试者参与实验,并关注长期数据。该研究已刊登在《自然医学》期刊。
(首图来源:Flickr/Tony AlterCC B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