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2B、2C商机大,Epson:仍待生态系统成形

说到AR智能眼镜,市场对这项产品的应用想象空间相当大。企业商用方面,智能眼镜可用于工厂端远程合作、企业教育训练;消费应用方面,可当更有个人隐私的影音娱乐设备。

话虽如此,智能眼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台湾爱普生视觉科技营业部副总经理黄少白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智能眼镜仍未有共同定义的操作平台,有了一个共同定义的操作平台后,开发者才有办法针对智能眼镜的平台写出更多的软件应用。

智能眼镜就如智能手机与平板一样,除了硬件设备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内容提供者。黄少白表示,在智能眼镜的应用方面,应该要有更多的内容提供者出来。

且所谓的内容提供者面向的不应该只有一般的消费应用,黄少白认为在商业应用端也需要这些内容提供者,因为在商业应用内容会需要很多的定制化过程,不同公司、工厂的生产流程都不尽相同,需要3D化的模型也不同,这方面需要更多的定制化内容企业愿意加入这个产业。

另外在消费应用方面,Epson在几年前曾与台湾电信企业合作,共同推广智能眼镜的消费娱乐应用。对此,黄少白也坦言,其实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成效并没有太突出,主要遇上的瓶颈在于网速与搭配的资费方案。

黄少白表示,其实智能眼镜是一个可以提供大屏幕、3D,又可以维持个人的隐私性个人影音平台,虽然手机、平板是大多数人用以作为个人娱乐的设备,但是旁人往往也能看到设备屏幕中的内容;但如果是利用智能眼镜,内容仅有用户一人能见,且使用时看到的画面远比手机、平板来得大。

但如果想利用智能眼镜观看影音内容,那么势必就需要搭配电信商的号码方案,如此一来就可以提供内容的传输;只是双方先前合作时网络仍只有4G服务,如果消费者想要利用智能眼镜来看电影,网速势必得要够快,没有消费者会愿意花时间等待电影下载。

另外黄少白也指出,消费应用端的智慧眼镜仍得与电信商的号码绑着卖,但对消费者来说,号码与手机的连接往往是最直接、最深的,因此对于电信商来说“智能眼镜”仅是手机之余额外再推给消费者的设备;但是这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笔额外的开销,绑号码除了要购买手机外,还得再多掏钱购买一副智能眼镜,这就会造成一定的门槛。

因此Epson会希望往后合作的电信商伙伴能更有决心,可以推出更适合智能眼镜的资费方案。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