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还是投机?当儿童涂鸦遇上NFT

年仅13岁的海斯(Nyla Hayes)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创建一系列长脖子女性的“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NFT)作品,灵感来自她酷爱的雷龙,画作总值已超过340万美元,她更被好莱坞知名经纪公司签下,前途不可限量。

一名美国14岁女孩艾比盖儿(Abigail,匿名PeachSunday),她把对海洋生物的热情化作Belugies鲸鱼系列作品,仅仅数分钟,就在美国NFT平台以超过1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她计划将部分利润捐赠给白鲸保护组织和儿童医院项目。

另一名12岁英国男孩阿迈德(Benyamin Ahmed)则利用学校假期空档时间,用计算机程序创造出3,350种不同的鲸鱼Weird Whales NFT,在他的Twitter上曝光走红后,大赚约40万美元。

NFT反转命运,包益民创平台助小艺术家圆梦

加密货币浪潮兴起,拜NFT之赐,艺术市场加速大众化,Z时代儿童的创意更容易受到全球瞩目,加上社群自我营销,这些儿童的“涂鸦”得到前所未有的共鸣,买家争相收藏,催生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收益,许多人的命运就此反转。

“为什么亚洲没有这样的机会?”投入创意产业近30年的包益民,今年5月宣布在台创立“元梦家kidz NFT艺术平台”,强调是全亚洲第一个专为0至16岁孩童开创的NFT艺术平台,可让孩童艺术创作自由在平台展现、甚至买卖。

“元梦家”现阶段正公开招募VIP会员,计划将于2023年上架销售儿童画作NFT ,期望打开台湾孩童NFT市场的新蓝海。

包益民看好,台湾每年有18万名新生儿诞生,等于0到16岁的未来人口约有300万人,只要有1%的比例、也就是3万人开始玩NFT ,单件画作以新台币5,000元起算,就能带来约1.5亿元的营业收入。

然而,当纯真儿童的画作遇上偏向“投机”的NFT时,许多现实的问题就一一浮上台面。购买NFT数字艺术品可以主张什么权利?又该如何预防买到NFT假货。

NFT买不到所有权? 平台方打假不如自救

过去有些人认为,买家购买NFT艺术品之后,便拥有了这项作品;包益民说,精确来说拥有的是“再次销售权”,也就是可以再转卖艺术品的权利,而非拥有画作的著作权或商业作品权。换言之,买家不能将艺术品大量印制成T恤或明信片等商品对外销售,在实体和NFT的世界中,这点逻辑是公用的。

“购买NFT艺术品,买到的不见得是所有权”,恒业法律事务所加密货币组负责人、比特币及虚拟通货发展协会理事长林纮宇说明,艺术创作品、数字头像、画作的著作权本就属于作者;“虽然NFT的确能表彰唯一连接到该数字艺术品的证明”,但如果作者将同一幅数字艺术品重复发行NFT时,这个信任机制就失效。换言之,NFT只是数字艺术、数字资产“所有权的记录”,而不是“艺术作品本身的所有权”。

“更贴近一点的说法是, NFT买的是数字资产的冠名权”,林纮宇说明,也就是可对外界证明该NFT所表彰的数字资产,是由NFT拥有者来冠名;而冠名权在台湾法律可根据民法侵权行为主张权利,但其主张的是债权,保障强度相对低于所有权,受侵权的一方必须费心举证,才能主张返还权力。

另一方面,该如何预防买到假冒的NFT? NFT虽为非同质化代币,标榜独特与唯一性,但不法人士只要拷贝当红的NFT ,稍加变动发行,又是不可替代的新项目,恐诱使买家上当,因此“打假”成为许多平台方头痛的问题。

包益民表示,以元梦家平台为例,虽然同一画作只会发行一次NFT,但确实无法阻止同一幅画在其他平台再次出售;不过,现在已有验证真伪的解决方案,例如从源头查画家授权对象等。

至于是否需要特殊法规来打假?包益民说,“不认为这是需要被担心的事”。举例来说,多年来一直传出知名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真品早已被盗,但大家去卢浮宫欣赏这幅画时,根本不在意这件事。“艺术赝品流窜的问题存在这个社会已几百年了,不该期望NFT来解决”,反而凭借每个人买NFT前都做足功课,“搞清楚卖家是谁,以及平台值不值得信赖?”

搜集邮票、弹珠,买NFT艺术品回归初心

中国官方对NFT的使用和转让限制非常大,尽管二手市场被严重压抑,不少玩家对NFT“转手获利”仍抱持高度期待;一旦作品没有增值,买家就去监管单位投诉平台欺骗,“好像投资失利,到处找麻烦的股民一样”,包益民无奈说道。

在2020年就投入NFT产业的包益民,一共创建了4个NFT平台,多数在中国市场发展,他因此观察到许多“NFT乱象”。然而,他认为,购买NFT艺术品应该要利基于“你喜欢它”这个单纯的想法,仅此而已。

此外,包益民也不能认同多数NFT所提供的“赋能”,毕竟在现实世界购买精品时,不会一昧要求买这些东西能不能有附加价值,且反客为主,“赋能是人想出来的规则,思考主体应是想不想购买这件物品”。

包益民认为,买家应该都要自问“为什么要买NFT艺术品”,如同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收集邮票、弹珠、芭比娃娃等,NFT就是这个时代的收藏和爱好,“不该用过度商业化的眼光去看待NFT艺术品买卖,否则就是乱象的开端。”

尽管NFT笼罩杂音,但包益民认为,区块链的诞生其实源自“企图消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而如今出现的诈骗与黑客乱象,都不是区块链本身的问题,不该单看NFT的阴暗处而忘记光芒;在这个社群为王的时代,NFT反而是提供各阶层人们打破框架、自我推销的可贵平台。

包益民回想,他曾看过一名38岁印度女性艺术家的NFT创作,那是一幅充满童话意象、宛如萤火虫罐的3D动画,推出后受到许多青睐。在印度,女性艺术家“要出头很困难”,但NFT让这名艺术家打破框架,吸引钦佩她经历、喜爱她画作的买家来收购,也印证了NFT的特性,“不需要通过任何人,跟世界直接沟通”。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