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三者兼顾,根本天方夜谭?经济学人:已变成炒作和争议的缩写

近年来ESG成为金融市场最热门的投资趋势之一,许多资产管理公司也迅速运用这个概念包装成投资理财产品。ESG分别是“环境保护”(E,environment)、“社会责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等3个英文单词的缩写。ESG最初的理念是:企业不应只服务股东,而应对所有利益关系人负责,包括社会问题、供应商与劳工。

然而《经济学人》(Economist)近期却指出,ESG这三个字母已经变成了炒作和争议的缩写。

其中一场风波包含今年5月,标普道琼斯指数(S&P Dow Jones Indices)将电动汽车厂特斯拉(Tesla)剔除出其ESG指数之外,引发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Twitter上开砲,痛骂ESG是一项骗局。政坛、硅谷投资圈也兴起一股“反ESG”浪潮,批评ESG的评比标准令人难以信服。

《经济学人》解释,ESG存在着3大基本问题:

问题1:ESG三者兼顾难如登天

首先,ESG把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目标放在一起,在任何企业都无可避免的取舍难题上,它无法提供循序渐进的建议。

例如,特斯拉虽然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待改进,然而其电动汽车却在减少碳排放上做出巨大贡献;关闭一间煤矿公司对减缓气候变迁有利,却会对其员工和供应商造成严重伤害;此外,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要怎么能广盖风电厂?

问题2:善行和财务的连接不够强

其次,ESG的奖励并不直觉,虽然ESG的理念宣称:企业的良好行为会对其自身和投资者带来财务利益。但矛盾的是,如果企业能忍受外界责难,将污染成本外部化,反而可以产生暴利。

问题3:ESG评比标准不一

另外,ESG的各种评比系统也存在不一致,并且容易遭到操弄,不像各家信评机构之间的信用评级具备高度相关性。投资人或许会产生投资ESG基金就是对环境有帮助的错觉,但ESG评比通常是根据同类型企业进行比较,而非普遍的所有企业,这也造成石油公司的ESG评比比电动汽车公司排名还前面的奇怪现象。

《经济学人》建议投资人,既然ESG难以三者兼顾,不如将目标缩小,更容易击中靶心!不妨只专注于ESG的环保议题(E)上, 特别是碳排放议题 ,如果银行或基金公司能够专注关注ESG投资组合企业的碳足迹,观察它是否随时间推移而减少。通过披露企业碳排放消息,将有助于帮助大众了解真正影响气候变迁的因素。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