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慢性肝病为“互为因果”关系

累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最需要的就是倒头呼呼大睡,隔日醒来才有饱满精神面对白日种种挑战;但有时虽然很累却睡不着,躺在床上翻来复去不知如何是好,隔天浑身不对劲情绪也受影响。如果偶尔失眠几天应该没有大碍,但时间若长就可能导致慢性肝病,也要小心会不会是肝早就病了。

有睡眠障碍的人其实很多

睡眠障碍(难入睡、浅眠、提早醒等)是台湾人相当普遍的困扰。台湾自杀防治协会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口约40%曾有睡眠障碍,中/重度睡眠障碍者约15%。有睡眠障碍的海外人也不少,海外调查显示美国人口约一半(56%)有睡眠问题,西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家稍低(31%),日本也有23%。不论海内外,睡不好的人还真不少。

睡眠障碍类型

睡眠障碍可细分成数十种,常见有三种:失眠(Insomnia)、嗜睡(Hypersomnia)及睡眠周期失调(Sleep-Wake schedule disorders)。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清晨过早醒来等都属于失眠。如果失眠次数愈频繁且经年累月,就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难以入睡为躺了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通常是紧张、焦虑或身体不适;半夜醒来,除了想上厕所也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早醒型失眠(提早1~2小时起床)可能是压力大或忧郁症等。

嗜睡:明明睡了七、八小时,但白天该清醒时却还是打瞌睡。嗜睡可能原因不同,有的是脑部伤害,有的是重度忧郁症,此外尿毒症及纤维性肌炎等都可能导致嗜睡。还有某些治疗忧郁症、躁郁症的精神药物,酒精滥用等也可能有嗜睡症副作用。

睡眠周期失调:经常日夜班轮流工作,或跨多时区长途跋涉的人都会有该睡觉时睡不着,该起床时又想睡觉的窘境,但通常会几天内恢复正常。此外有些年轻人总是要拖到半夜2、3点才睡(延迟型睡眠周期症候群),有些老年人则是才刚入夜6、7点就爱困(提前型睡眠周期症候群),影响正常社交关系并可能干扰家人。

失眠会间接影响肝功能

睡得少本身似乎不会明显伤害肝脏,有肝胆肠胃科医师表示,熬夜6~8周后肝功能指数并不会快速增加,甚至连续3天不睡觉肝功能指数也不会上升。反倒失眠或熬夜时容易肚子饿而养成吃消夜习惯,吸收过多热量长期累计下来形成脂肪肝,就可能逐渐侵蚀肝脏健康。有报道指出,睡眠不足隔天虽然精神不好活动力下降,但食欲反会增加且还偏好高热量食物,除了正餐、消夜还加点心,真是不胖也难。肥胖会增高肝炎等肝脏疾病风险,因此睡眠障碍虽然不一定短期内“爆肝”,但长期仍会“伤肝”。

肝功能会影响“睡眠荷尔蒙”的平衡

肝脏虽然不负责分泌或产生荷尔蒙,但对荷尔蒙平衡却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甲状腺素、雌性激素及雄性激素等荷尔蒙皆会经血液循环到肝脏被特定酵素作用,有些荷尔蒙前驱物受活化而发挥功能,有些则会转化为排泄至尿液或粪便的产物。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Melatonin)和其他荷尔蒙一样,也必须经肝脏代谢才能经尿液排出体外。褪黑激素是在光线渐渐昏暗后由大脑“松果体”产生,夜晚入睡时血液浓度较高,会抑制人体交感神经活性使血压及体温降低、心跳减慢,使人放松有睡意。当有慢性肝病时,代谢褪黑激素的效率可能下降,到了白天血液褪黑激素含量仍居高不下,生理时钟就会混乱,虽是大白天仍昏昏欲睡、疲劳乏力。

严重嗜睡请快就医

当肝病很严重(肝硬化、肝癌),有毒代谢产物无法排出体外,也会影响正常睡眠。如蛋白质代谢物产物“氨”(ammonia)累计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后就会影响大脑功能,轻则导致睡眠周期紊乱、个性改变、记忆变差,严重会嗜睡、意识不清、痉挛,甚至完全昏迷,称为“肝昏迷”。由于肝脏是沉默的器官,生病时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当发现亲人或自己有异常嗜睡且又有家族肝病病史,最好尽快就诊,避免憾事发生。

结语

规律生活与充足睡眠都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条件。虽然人体有自我修复能力,偶而睡眠不足及短暂生活不规律还不至于威胁健康,若长期睡眠不足作息又不规律,只怕天生吃苦耐劳的肝也吃不消。肝脏又是非常重要的器官,食物营养代谢、能量存储、有毒物排除、荷尔蒙平衡及血液蛋白产生等皆是肝脏的工作,一旦肝功能受损,不仅睡眠有障碍,几乎全身上下都会受影响,体力下降人生真会失去色彩。切记要“睡好睡饱,把肝顾好”,生命才会美好。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