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部技术处积极投入净零碳排技术研发,补助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大学、南台科大及工研院共同构建全台第一套“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前导示范场景,以完整的“二氧化碳捕获”、“氢气纯化”以及“转化再利用”三大系统的循环经济模式,自2021年底试运转至今已有初步成果,每年可捕获制程排放的36吨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12吨甲烷等化学品。台塑未来将逐级放大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示范场景,扩大减碳效益,共同迈向净零转型。
经济部技术处表示,经济部为应对2050净零碳排目标,提出了2×2转型架构,让能源与产业先实现低碳,再变成零碳。因此技术处在未来四年规划投入约100亿科研经费进行净零碳排技术研发,并以三大策略方向进行布局:(一) 研发新的减碳制程技术,可运用在包括钢铁、石化、电子及纺织等重点领域。(二) 投入氢能源技术应用开发,如解决因氢脆而导致氢气泄露发展之储运相关技术、车用储氢罐材料、工业应用上之混氢燃烧及废氢回收纯化利用技术等。(三) 完备运具电动化及开发战略材料:包括开发可提升续航力之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境内自主轮边马达驱动自主技术与产品等。
其中,碳捕捉利用部分,通过四大推动策略,开发低成本的CO2捕捉创新技术、推动CO2捕捉再利用转化为低碳化学品的创新技术并推动、推动CCUS成功经验复制扩散。通过四大推动策略,加速CCUS产业化技术研发并扩大应用规模。估计逐级放大后,可达到年百吨的二氧化碳捕获等级,除了石化产业外,未来更可运用在钢铁、电厂等多样产业,进而带动新台币破亿元以上的投资,协助企业加速迈向低碳制造及减碳,提升台湾产业竞争力,达到台湾2050净零排放目标。
工研院材料与化工研究所所长李宗铭表示,碳捕捉商机庞大,如何降低碳捕获成本成为关键发展课题,此次与台塑及成功大学的合作,借由集成二氧化碳捕获及由成功大学提供之触媒技术,和制程、料源规格与提纯制程技术设计,三方共同成功创建烟道气二氧化碳资源化示范技术,以高性能吸收剂 (醋酸钾捕获剂) 捕获工厂烟道所排放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后可利用工厂余热进行分离、纯化与再生,大幅降低能耗,解决二氧化碳捕获成本过高的缺点。另本试验工厂从技术研发、制程设计、到建厂完工都是百分之百台湾制造,通过前瞻创新技术开发,有望让技术与设备全部本土化。
二氧化碳捕获与再利用技术已然是迈向净零碳排的必修课,本示范工厂以低能耗、低腐蚀创新捕获技术实现自烟道气捕获二氧化碳,再生能耗≦ 3.0 GJ/ton CO2,并结合高性能镍基二氧化碳转化烷烃触媒及制程技术开发,将二氧化碳转制有价基础化学品,反转产业过去往往依赖海外技术进口的困境,创建台湾自有二氧化碳捕获再利用技术能量,解决二氧化碳捕获成本过高的缺点,引领产业绿色转型。
(首图来源:工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