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暖化的确使得飓风造成更大损害

2022年9月美洲受到菲欧娜飓风侵袭,横扫波多黎各造成全岛百万人大停电,又蹂躏了多米尼加,这是不是极端气候的影响呢?就菲欧娜飓风本身来说,极端气候的因素占多少很难估算,但就整体上来说,极端气候的确造成强力飓风更多、风速更强、雨量更大,连移动速度也变慢,使得停留时间更久,产生更严重的损害。

飓风主要形成的能量来自海洋受热,而过去40年来,海洋缓和了气候变迁,因为广大的海域,大量的海水,以及水的高比热,吸收了高达9成的温室效应热量,不过,尽管海洋很深,大多数热量吸收在表层海水,表层海水暖化后,蒸发更多水气,也就足以诞生更多更强大的飓风。

另一方面,全球暖化使得大气温度升高,空气温度提高,能容纳的水蒸汽也跟着增加,因此大气中能携带的水气大增,一旦凝结成云,下成雨,所造成的雨量也成正比提升。研究发现,2020年大西洋飓风季,气候变迁使得飓风的每小时雨量增加达8 ~ 11%。

目前地球较前工业时代已经升温摄氏1.1度,若升温到摄氏2度,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局(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预估,飓风风速将提升达10%,而飓风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第四级、第五级,也就是大约相当于强烈台风,的比例,在本世纪将增加1成。

气候变迁造成的飓风问题不只是强台变多,还包括发生时间地点也会改变。随着暖化,过去太冷不会发生飓风的时节也会发生飓风,也就是每年的飓风季延长了。以北美而言,一直以来飓风季大约是每年6月到11月,以9月为最高峰,但是如今每年第一个登陆的飓风,平均登陆时间,比起1900年提早了3个礼拜,使得飓风季的开始时间提早到5月。

温带城市基础建设强韧度不足

同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美洲,亚洲以孟加拉湾来说也有相同趋势,2013年以来,台风来的时间越来越早,早于传统的雨季时间,提早到4、5月就开始有台风侵袭。

飓风侵袭的地点也随着暖化造成的大气变迁而变动,以美国而言,过去飓风最常光临的是佛罗里达州,1851年以来飓风来袭120次,但是近年来飓风登陆美国地点却常常往北移,主因就是大气与海洋升温。

这对温带城市来说是坏消息,例如纽约、波士顿,以及亚洲的东京、北京等,这些城市过去受台风侵袭几率低,因此相对应的基础建设强韧度完全不足,以纽约来说,2012年就受到惨痛教训,珊迪台风不过是第一级台风,大约相当于中度台风,但是纽约市以及周边的美国东北地区基础建设对台风准备不足,结果造成810亿美元惨痛损失。

日本也有类似情况,过去日本很少须应对大雨量台风,不论是河堤、都市排水系统,以及山边建筑的建筑地点考量与挡土墙有无与强度,都没有相对应的基础建设,因此近年来台风侵袭频率上升,破堤淹水、土石流造成死伤情况频传,道路等基础建设也往往受损。

台湾相对的近年来反而台风常常过门不入,而台湾过去早就习惯应对超大雨量,所以台风来袭也不成困扰,原本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但原本基础建设不需应对这些挑战的温带区域,可就得伤透脑筋,为了基础建设的强韧化,恐怕要耗费相当惊人的建设预算。

(首图来源:Flickr/Alexander Gerst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