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耜邑农业科技打造“猪来宝”团队,运用AI技术,打造母猪健康侦测平台,通过红外线热像仪组侦测母猪头部温度,让猪农有机会提早发现母猪发情或生病异状,降低损失,技术成果也获得数字部肯定。
耒耜邑农业科技经理郑虢锴说,养猪产业过去多通过人工方式记录猪只健康情况,过去猪只若有异状,也必须通过兽医、以侵入式方式测量母猪肛温,非常不方便,猪农多数也不会常态测量,但这也导致太晚才发现母猪健康亮红灯。
郑虢锴指出,团队打造的系统结合养殖现场的自动喂料设备,在现场架设红外线热像仪组,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做图片识别,判断猪只实例与头部部位,接着判读位置以测量母猪的体表温度。
也就是说,在猪只饮水、吃饲料时,设备就可以自动帮猪测量体温,经过后端系统分析后,可以借此提早侦测猪只是否有发情或热疾病等征兆,目前温度测量正确率可以在正负摄氏0.3度之间。
虽然猪只发情或身体发炎时,都会造成体温上升,不过,郑虢锴解释,系统可以搭配个别猪只的饮水跟吃料量做进一步分析。例如,母猪发情时,每天饮食量可能较少、饮水量比平常多、体温也在几天内会缓慢上升,相比之下,若是真的身体发炎,母猪体温会在短期内快速上升。
团队构建的平台可以看到母猪体温、饮水、饮食量3条曲线的走势,就能综合判读母猪身体状况。郑虢锴指出,如果体温状况异常,就可以发出消息提前向猪农示警,减少可能损失或避免症状恶化等,“如果只是“热紧迫”,可以在养殖环境开风扇、洒水降温,不见得要用药”。
这套母猪健康侦测平台技术目前已在彰化的永隆畜牧场进行实务验证近3个月,在小范围的初步测试中,发情状况的监测准确率可超过9成以上。
团队目前提出的AI母猪健康侦测平台,可以协助监管控理猪只健康,也在今年数字部数字产业局办理的“前瞻应用与公益创新实证赛”,从137件征件中脱颖而出成为4名佳作之一。
郑虢锴表示,随着相关实际验证、资料搜集规模日渐扩大,加上团队也有专家顾问团,有望进一步提升病症与模型判断的精确性,希望目前打造的母猪健康侦测平台,未来可以发展成猪只智能养殖跟健康管理系统。“概念上就是帮猪只打造履历表,让每只猪只年龄、身体状况、是否生病过都能一目了然。”
目前全台湾有6,000多个猪场,郑虢锴预估,其中有意转型为智能养殖的猪农,预估达1成,团队未来也希望把相关系统构建更成熟完整,预估相关系统应用产值增至新台币7亿元到8亿元。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