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蜡蛾幼虫唾液可分解聚乙烯,有助解决塑胶污染

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蜡虫唾液的酶能降解最普遍却出名难分解的塑胶废弃物,或许有助开辟新方法应对塑胶污染。

法新社报道,尽管国际社会推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胶容器、增加回收利用,人类每年仍生产约4亿吨塑胶垃圾,约三分之一是聚乙烯。聚乙烯结构质地十分坚韧,往往必须借加热或辐射才能开始分解。

先前有研究显示,微生物释放的酶可让聚乙烯开始降解作用,不过降解过程要耗费好几个月。

但这次新研究显示,大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唾液成分能在短短数小时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贝托奇尼(Federica Bertocchini)热中养蜂,几年前偶然发现,大蜡蛾的幼虫虽会啃食蜂巢的蜡,却有不寻常的能力。

贝托奇尼和同僚分析蜡虫唾液蛋白质,发现有两种酶仅需数小时,就能在室温环境将聚乙烯分解成小聚合物。

《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解释,以蜡虫为实验组,并以另一种蠕虫当对照组,发现后者唾液并不具降解作用。

贝托奇尼说,团队试着厘清蜡虫究竟如何降解塑胶。

虽然研究作者群强调,这项研究结果还需更多研究,才能在有意义的规模下实际操作,不过还是有可能的应用空间。

贝托奇尼表示:“我们设想的是,可将这些酶溶于水,并将几公升溶液倒在垃圾处理厂集中塑胶垃圾上。”“我们同时想象,将少量溶液送到更偏远的地点,像是没有废弃物处理厂的村庄或小岛。”她表示,将来这种溶液也许还能家用,让每户人家都能降解自己的塑胶废弃物。

(首图来源:University of Cam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