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克兰开始在东线和南线战区大规模反攻,及克里米亚大桥遭炸毁影响,全球各国对于俄罗斯动用战术核武夺回优势的疑虑大幅增加,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表示,战术核武对俄军帮助不大。
自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两国都开始研发爆炸当量较小的战术型核子武器,试图用较小的爆炸规模维持核威慑力,但减少引发全面核战的几率,因此之后数十年来双方都拥有众多当量在1,000~50,000吨等级的小型核弹头。
俄罗斯2月底入侵乌克兰后,并多次威胁将使用核武器,最初意图是为了吓阻美国和北约国家军事介入俄乌战争,但随着北约采用不直接介入,但大量给予乌克兰军事武器、情报和电战援助等方式,使俄军始终无法取得科技和空中优势。
自乌克兰9月6日展开闪电战反击攻势后,俄军失去哈尔科夫州全境及顿涅茨克、赫尔松大部分占领区,乌军近日攻入卢甘斯克州北部,克里米亚大桥遭炸毁更让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岛运输路线遭严重打击。
军事失利使各国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使用战术核武的担忧快速升高,以核武资料网站《Nukemap》估计,若一枚20,000吨当量核武(与长崎原子弹爆炸相当)于基辅市中心爆炸,立刻造成31,000人以上死亡及65,000人受伤,专家认为这数字是最保守估计。
Nukemap统计战术核武在基辅引爆的伤亡数据与影响范围。(Source:Nukemap)
不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系学者法兰克尔(Michael Frenkel)指出,战术核武爆炸当量较小,除非直接攻击大城市中心,否则若运用于乌克兰长达数百公里的战线,对战况影响其实不大。
法兰克尔表示,一枚5,000吨当量的战术核武爆炸范围约1~1.5公里,乌克兰目前与俄军战线有数百公里长,即使战线某处投下核武,对2公里外乌军影响极小,乌军目前也没什么军事或后勤目标值得使用战术核武而非常规导弹处理。
即使乌军被找到集结地点受俄军战术核武攻击歼灭,俄军也极度缺乏兵力与后勤,能核爆后快速打穿缺口推进战线,因此核武对俄军取回战略优势帮助甚小,但却有极严重的政治后果。
核爆后辐射污染可能影响全欧洲,美国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已警告俄罗斯若动用核武将遭遇“灾难性后果”,核武攻击势必让北约军事介入的合理性大幅提升。
虽然美军动用核武回击几率不高,但只要开始在乌克兰设立禁航区,就能让美军动用传统武器攻击乌克兰境内俄军,如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裴卓斯上将(David Patraeus)所言,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的部队将“全面摧毁”。
因此俄罗斯动用核武虽然可能在大城市或战线某处造成乌克兰大量伤亡,但缺乏兵力与后勤推进战线,战略除了引发美国和北约国家全面军事介入,对俄罗斯战略目标帮助并不大。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