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代买、惜食点餐!4大面向驱动近代史最大净零排放“生活转型”

你觉得追求零碳只是企业的事? 2050净零排放很遥远吗?国发会今年3月宣布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提出五大路径规划、四大转型策略及两大基础,并在2030年前安排9,000亿元预算执行八大计划。意味着未来28年每一个人的生活模式都将有剧烈转变,而每一个人都必须参与这场零碳革命。

先来看看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的四大转型策略。它包括“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生活转型”、“社会转型”,其中最直接影响人们的就是“生活转型”,从推动“净零绿生活”开始,制定绿生活指引改变人们行为,从食、衣、住、行、育、乐、购中降低碳排。

台湾2050净零转型。(Source:环保局)

年轻人“节能行为”意愿最低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能源首席策略官林志勋表示,“生活转型”包含的面向广泛,因此在计划推动之前,产科国际所归纳20项净零永续行为,搭配台湾的现况来做调查,结果发现未来2年,年轻人愿意落实“净零永续行为”的比例,低于各年龄层平均值。

林志勋指出,目前台湾人们的净零永续行为形成比率普遍偏低,只有“采购家电时,仅购买具有节能标章或能源效率标示1级的产品”与“每年购买新衣服减半”相对较高,显示台湾人们行为改变仍有相当大提升空间,其中年轻群体的采用比率、落实意愿都是各年龄层中偏低。

林志勋建议,推动台湾人们落实净零永续行为,首先需要了解人们是否愿意采取节能行为,若是人们不愿意则要了解背后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关的做法和对策,举例来说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广宣的活动让人们清楚节能行为的意义,对净零永续有多大的帮助。

林志勋说明,若还是不愿意采取节能行为,那就需要通过行为改变的方法协助,举例来说可以通过竞赛的模式,激起同侪间的比较心理来落实节能行为,或者是通过社会互动的模式,推动年轻人愿意尝试落实节能行为。

20项净零永续行为。(Source:工研院)

1. 从减少食物浪费开始

“生活转型”的内容,包括推动零浪费低碳饮食、净零循环建筑、低碳运输网络、使用取代拥有及全民对话等面向,因为国际能源总局(IEA)研究指出,2030年前行为改变减碳量达约占总减碳量的8%,2030年后当商业化减碳技术普及后,行为改变对净零排放的重要性会大幅度提升。

针对零浪费低碳饮食,根据行政院环保局初步规划的低碳饮食推动措施,包括推广计划性购买、餐具共享、零浪费餐饮服务、绿色餐饮、推广食用低碳栽培农粮产品及无毒食用,从推广绿色餐厅开始,辅导企业做好源头减量,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具体实行的方向,行政院环保局表示,目前台湾共计超过1,200家绿色餐厅,优先使用当地食材,推行惜食点餐,提供餐点份量调整服务,更高效的产销配送,再到优先摄取更低碳的营养来源,像是多蔬果,减少肉类的摄取,鼓励农民采行再生型的农法,增加土壤微生物和碳含量。

林志勋分享,以食来讲,欧盟就是避免食物浪费,这个部分台湾已经有单位开始推动,像是食物银行、四大超商、全联、家乐福等,都有针对快到期的食物,做一些折扣促销,或是提供给一些弱势团体,借此降低食物可能的浪费。

生活转型。(Source:环保局)

2. 以租代买延长物品寿命

购买方面,行政院环保局目前规划使用取代拥有的措施,包括推广环境友善产品、延长物品使用寿命、循环运用零部件、以服务取代购买,例如已有发展计算机3C、家电、家具、衣物等产品出租的服务,值得推广及发展更多产品租赁的商业模式。

这部分该如何实行?行政院环保局指出,人们采行以“使用服务”取代“拥有物品”的生活方式,能够提升物品使用率,促使厂商设计轻量化、易升级维修的产品,延长物品使用寿命,以及循环运用零部件,进而减少物品的制造,同时降低制程的排放。

对此,林志勋表示,家电设备方面,主要就是以租代买,或是延长使用时间,像是日本有一家公司,就把所有的3C家电,像是手机、吸尘器、游戏机等,全都通过网站提供以租代买的模式,有点像是中介机构,让人们不用直接跟品牌方购买,而是通过中介租赁3C家电。

行为改变是净零关键。(Source:环保局)

3. 净零建筑减碳效益高

建筑方面,行政院环保局也规划出净零循环建筑推动的措施,包括推广被动式节能建筑、示范推广智能控制导入与深度节能、示范推广高效设备与多样电力集成、示范推广建筑材料碳存储/建筑运营碳排放减量、推广绿色标章。

行政院环保局指出,净零建筑(Net-Zero Buildings)在使用阶段的净能源消耗量为零,是所有新旧住商建筑物需要采行的做法,策略包括被动建筑设计、智能控制导入与深度节能开发、高效设备应用、多样电力集成、建筑材料碳存储。

举例来说,被动建筑设计主要是运用遮阳、断热、保温等物理性建筑体设计手法,搭配隔热建材及换气设备,尽可能降低建筑使用时的能耗,有效利用建筑基地周边的日照、通风、地下恒温水等提供居住空间,维持稳定的温湿度及良好的空气品质。

参考国际案例,林志勋分享,日本政府针对净零循环建筑设立购置补贴,并通过企业参与购置补贴来广宣,让人们了解购买节能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的节能绩效状况,更以过去执行的案例,让人们去了解,净零循环建筑的生命周期的减碳效益,借此吸引人们响应。

台湾2050净零转型目标。(Source:环保局)

4. 自行车取代开车上下班

谈到运输方面,行政院环保局则是以低碳运输网络推动措施切入,包括推广公共运输、完备步行环境、完备自行车环境、管理私人运具、推广共享汽机车、公共运输导向的土地使用、减少非必要运输需求、推广绿色货运、低碳展演。

社会大众对交通的真正需求是使用移动服务,而非拥有运具,因此策略包括减少非必要移动、友善交通环境、推广智能化运具共享与共享、便捷公共运输,主要是规划大众运输发展导向的都市规划,让城市生活功能设施,都可以在大众运输、自行车或步行可到达的范围。

从实际案例来看,推广智能化运具共享与共享,主要是满足人们偶尔或临时有需要时,可使用共享汽机车,减少私人汽机车购买需求,并提供智能交通资讯服务,满足人们规划开车路线、停车与时间的资讯需求,并促进行前规划习惯的养成,以减少不必要的临时出行与车辆绕行,以避开拥塞。

这部分海外的做法,林志勋谈到像是节能驾驶、大众交通工具、自行车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并有海外公司采取同侪社会互动模式,制作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攻略App,把所有资讯汇集整理,并显示每个月的自行车公里数,作为同侪间的互动竞争,借此推动骑自行车取代开车上下班。

“生活转型”囊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针对落实意愿较低的年轻时代,相关政府部门同样把与全民对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期望向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端,甚至是以年轻时代为主的社会大众,说明各项减碳策略的内容,共同完成2050年净零碳排的目标。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