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上下班尖峰时段,电车内人流挤成沙丁鱼是东京日常画面;但历经3年的COVID-19疫情,过去的理所当然已经悄然改变。
在知名跨国企业工作的日本上班族说,由于办公室所当地点往往是寸土寸金的商业区,多数日本员工住在郊区,只要企业允许,越来越多人愿意在家上班,节省动辄2到3小时的通勤时间和开销,换来更弹性、更自由的工作形态,也保有更多余地兼顾工作和家庭生活。
现在,包含Twitter、Meta等科技大厂纷纷导入远程办公模式,员工越来越适应异地工作,不少企业办公室除了原有的休闲及娱乐设施,也增添更多人文及艺术气息,悄悄改造成更具有社交意义的空间。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在2020年内部谈话表示,未来5到10年将有50%员工永久进入远程办公模式,有助吸引原本不愿到大城市上班的人才,让Meta员工组成更多样。
微软今年9月发布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指出,73%员工不想单纯为了满足企业期望而进入办公室工作,然而84%员工会为了与同事交流返回办公室,85%员工会为了增进团队连接重返办公室工作。
Meta去年激活的全新日本办公室就是案例之一。记者实际走访位于东京第一高楼“虎之门之丘”34到36楼的Meta办公室,员工餐厅采大面落地窗,可以居高临下远眺市区风光和知名地标晴空塔,餐厅名称Bento取自日文便当的谐音,灯光设计为小鱼酱油瓶造型,充满浓浓日式风格。
会议室名称也别具巧思,有些采用状声词,例如KOTO KOTO是指碰撞声、KOKE KOKKO是鸡鸣声;有些会议室则采用当地美食名称,例如RAMEN就是拉面。
Meta在新加波、台北等地都设有办公室,但考量员工组成相当多样,室内空间和餐饮也采取更多样化设计,与日本办公室风格不同。
为了拉近与当地社群的距离、提升创造力,Meta在全球推动Open Arts计划,与当地艺术家合作,在办公室内打造艺术设备和墙上海报,日本办公室也不例外。走进36楼接待处后的大门,映入眼帘是由18,000个透明管组成的巨型云朵设备,灵感来自折叠屏风上搭建的传统版画和云彩,偶尔播放代表四季的声音,通过投影为员工和访客提供互动体验。
另一项艺术设备仿造电车车厢,也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窗户采用电子屏幕,融入重复出现的日出日落等元素。此外,连接34到36楼的内部楼梯也可看见墙上的巨幅海报,来自日本艺术家足立喜一朗(Kiichiro Adachi)。
尽管不少日本企业办公室如Meta一样设计精致,然而对当地人们来说,每天赶着通勤上班似乎不再是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办公室更像是社交场合。
(图片来源: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