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RIF中华征信所最新发布的2022年版“台湾大型集团企业研究”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大反扑,百大集团受益全球持续加大转单给台湾的力道,台湾几乎是全球“疫情经济”效益的最大获益者,缔造台湾百大集团史上首度零亏损集团的历史新篇章,但要小心极盛而衰。
CRIF表示,虽然百大集团在2021年创包括资产总额、营收总额、税后纯利润总额在内的九大历史新高,但在2022年俄乌战争持续、美国为降低通货膨胀而强烈升息,以及持续性的在半导体产业制裁中国的情形,2023年全球步入经济衰退的几率很高。
CRIF分析,百大集团的资产增长率、营收总额增长率、税后纯利润增长率、平均纯利润率、平均资产报酬率、平均净值报酬率同步上升到10%以上,为集团史上首见,2021年百大集团税后纯利润总额较2020年增加1兆7,291亿元,足可见百大集团的获利丰收,是在疫情经济中最突出的利益。
CRIF观察,百大集团获利虽百花齐放,但税后纯利润总额前4大群体集中在信息技术制造集团、金融集团、航运集团及塑化集团,各自贡献1兆5,535.12亿元、6,854.29亿元、5,289.26亿元及3,636.24亿元,合计税后纯利润总额达3兆1,314.91亿元,占百大集团税后纯利润总额83.58%。
CRIF认为,创造九大历史新高固然部分归因于美中贸易战以来,全球供应链持续扩大转单效益,持续激励百大集团投资,但归根究底来自扎实的制造能力,以及加大研发创新力道所带来的结果,这也一直是台湾的硬实力,因此当景气反转向上时,百大集团便能抓住时机创造辉煌的运营增长。
CRIF示警,虽然百大集团在2021年步上运营巅峰,但要注意三个警示趋势,第一是不要轻看“慢性经济衰退”的威力,因为V型反弹的“疫情经济”,来的快也去的快,被疫情压抑的报复性消费激情被满足,市场需求下滑,“疫情经济”已声明结束,所形成“慢性经济衰退”,未必是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手段能够解决的,并可能将经济衰退的时间拉长。
第二是审慎迎接气寒冬,对百大集团来说,经历疫情繁荣之后,全球经济放缓,也形成一个新的运营压力,不仅要调节库存、减少支出、做好财务管控,更要有正面积极应对策略,迎接一个景气寒冬。
第三是以核心技术、本土产能、产业话语权三个关键要素,巩固台湾诸多战略产业在全球供应链的“不可被替代性”,百大集团虽然必须与全球供应链紧密结合,但面对“供应链去台化”隐忧,必须以核心技术作为产业话语权的筹码,严守台湾投资优先、台湾生产优先的原则,避免台湾先进制造业因过多海外投资,丧失本土优势,台湾应朝向供应链“不可被替代”的伙伴目标迈进。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