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减碳人士认为把食物运来运去造成额外碳排放,最好“当地生产”。雪梨创业公司就将这概念发挥到极致,直接在雪梨城市室内生产,“农地”就是地下停车场。
创业公司都市蔬菜(Urban Green)2020年创业,设于雪梨巴兰加鲁区,种植约40种作物。当地下室种菜消息已传开,成为最佳宣传。
都市蔬菜的创业思维紧紧定调当地生产的持久性概念,当地生产若使用更多能源,只是与减碳主张背道而驰,因此都市蔬菜计划2026年达碳中和,积极改良生产方式,目前已减半生产所需LED灯用电,种植基底则为椰子纤维,连送货都改为电动脚踏车。因主打新鲜,送货时连种植盆一起送达,于是种植盆也使用生物可分解的植物材料容器,以便减少塑胶。
都市蔬菜希望扩大运营,生产更多菜苗、香草及种类扩大到辣椒与草莓,期望最少半数客户都在室内农场1公里范围内,以完成终极当地生产概念。
尽管都市蔬菜发展思维是减碳,但碳排放造成的气候变迁也对室内农业更有利,水旱灾频仍使传统农业承受更多农损,也造成运输受阻,室内种植与当地生产免除气候风险,尤其室内农业用水量远少于惯行农业。国际形势变化也对室内农业利多,如俄乌战争使全球物流与粮食进出口大乱,这种状况未来可能再度发生,粮食品安全全需未雨绸缪。
对新加坡等粮食进口国来说,室内农业是提升粮食自给率的国家安全战略,澳洲可能还只是减碳时尚,但一旦室内农业技术发展成熟,或许每栋大楼地下室都成为菜园是城市的新未来,之后不管台风还是旱灾,或就算产区交通中断,城市生鲜蔬菜还是供应不断,不会每逢天灾就大涨,因就是隔壁地下室种出来的。
(首图来源:Urban 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