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建筑扣件以碳钢为主,具高硬度,钻孔、攻丝、固定、锁紧一次完成,可大幅节省施工时间,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锈蚀,危害建筑安全。目前主要采用碳钢-不锈钢双金属銲接复合扣件来应对,但此类复合扣件除加工程序繁复外,还存在銲接处断裂,或碳钢段锈蚀的风险。为解决前述议题,在经济部技术处支持下,中心研发“不锈钢耐蚀暨表面硬化制程技术及系统设备”,运用在耐蚀性佳且被广泛使用的沃斯田铁(300系列)不锈钢之建筑扣件材料,经处理过后的不锈钢扣件兼具硬度与耐蚀性。
此外,该设备在今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竞赛中获得殊荣,运用精准的制程控制与特殊设计,以气体活化不锈钢表面,通过气体氮化、渗碳或碳氮共渗,提升不锈钢的硬度,使其表面硬度超过HV 1,200,远高于一般碳钢且保留原本的耐蚀特性,还能一次大量处理复杂形状的对象;也或是提供少量、多样与定制化处理,更具智能化生产与系统性服务功能。
帆宣科技董事长高新明表示,半导体产业一直是台湾的重要支柱,机台内使用的零部件都是相当精密,讲究耐蚀与高硬度,倘若机台锁固时因零部件硬度低,导致卡死在设备中而增加机台维修的困难度,间接会影响到半导体生生产机制造与进程。过去帆宣和委托帆宣代工的半导体设备厂就希望能有这项技术来提高不锈钢的硬度,让设备品质更精进,后来发现金属中心具备这项技术,随即展开合作,将这些兼具耐蚀/高硬的不锈钢零部件导入美日半导体设备大厂进行测试,也获得美日微影设备大厂的青睐,现阶段协助导入在台制造的系统设备,更看好高雄半导体产业及5GAIoT产业的发展,日前也宣布将进驻亚湾5GAIoT创新园区成立高雄运营处,为政府推动半导体关键设备本土化打上一剂强心针。
金属中心代首席执行官林志隆谈到,不锈钢特性是不易生锈,但它的弱势是硬性不够,中心运用这台设备将不锈钢的表面氧化层去除后,再经硬化处理,不仅恢恢复本不锈钢的耐蚀特性还提升硬度,后续也将技术扩散服务更多企业,例如禾新国际(不锈钢防松垫圈)、芳成工业(不锈钢烹饪板)、庆达科技(自攻螺丝)等厂商,持续协助企业打样试制,促成新产品开发及厂商投资,希希望带动相关不锈钢产业迈向高值化发展。

由金属中心精微成形研发处处长林崇田率领技术研发团队合影。(Source:金属中心)

不锈钢耐蚀暨表面硬化系统设备具智能化云计算服务,广泛应用于民生餐盘/刀具、工业扣件等,为企业产品增值。(Source:金属中心)
(首图来源:金属中心;首图图说:日前金属中心代首席执行官林志隆(左一)、经济部次长林全能(左二)以及帆宣科技董事长高新明(左三),一同出席2022 R&D 100获奖记者会,见证技术的荣耀时刻;数据源:金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