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开打,东道主卡塔尔在开幕赛就以0比2成为史上第一支首战输球的地主球队,除了输球创记录,卡塔尔也创下“洗绿(Green Washing)”新高度。
这次世界杯是首个号称“碳中和”的国际赛事。虽然考量碳排的出发点良好,然而与现实严重悖离的问题,让卡塔尔近日获得不少批评。
而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卡塔尔为此次世足,兴建8座全新场馆,以及连接这些场馆的道路、运输系统,并称这些体育馆在未来都会有实际应用,因此建造碳排仅需部分计入这次世足的排放量。
但,从过去历史来看,这些场馆极可能只是沦为“蚊子馆”,以俄罗斯、巴西、南非国家为例,这些国家因举办世界杯而盖的体育馆,到现在都没有获得有效利用,而卡塔尔的人口比这些国家都还少,若非为了举办世足,完全没有兴建8座体育馆的需求。
也因此,非营利组织Carbon Market Watch指出,若完整计入兴建的碳排,那此次世界杯将增加排放140万吨碳,相当于一座燃煤厂16个月的排放。
除了体育馆的争议外,为了在沙漠中种出足球场的草皮,卡塔尔每年从美国空运140吨的种子,还建起空调出风口给草皮“吹冷气”。卡塔尔说他们将以投资绿色能源设施的方式,来弥补这些能耗的碳排,却被披露投资项目都是本来就要兴建的设施,并没有为世界带来新绿色能源。
面对外界批评声浪,国际足球总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ciation Football)的发言人仅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不会放弃实现净零的目标”。
其实,高碳排不只是卡塔尔或世界杯的问题,根据一篇发布在《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期刊上的论文指出,过去130年以来,世界举办的国际赛事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碳排量也与日俱增。
该论文的作者之一沃尔夫(Sven Daniel Wolfe)表示,“国际赛事的规模必须下调,我们不应该再继续认为,可以用科技创新来解决问题。”
国际赛事创造的体育外交可避免潜在战争及冲突,有存在的必要性,然而日益严重的碳排问题,也代表举办方式需要调整。
而最简单的,就是停止建造新场馆,让比赛在既有的体育馆进行,比如2026年的世界杯,将由墨西哥、加拿大及美国共同举办,比赛会在美洲既有的16座体育馆进行。
当然,这也造成国际赛事将只能由拥有足够场地的发达国家举行,使其他国家无法享有举办比赛的外交好处,也因此沃尔夫提出,可以将场地主办国,以及文化主办国区分开来,由文化主办国负责举行整个赛事,只是场地由既有场馆的国家提供。
除了停止兴建新场馆,赛事联盟也可以通过调整场地标准,让更多场馆符合资格。
目前大部分的场地标准,用意是为了最大化比赛收入,确保电视转播画面看起来够气派,并且方便摄影,比如国际足球总会要求世界杯的场地必须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广播中心、至少80平方米的更衣室、通往球场的隧道必须有4.5米宽等。
这些调整,比起虚无的碳抵换,才是让世足更靠近“碳中和”的实际方法,而那7座全新体育馆将很可能成为一种浪费,SKEMA商学院(School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Management)体育与地缘政治经济学教授乍得威克(Simon Chadwick)表示,“一旦比赛结束,卡塔尔因为世界杯而做的建设还会继续吗﹖可能不会,人们对此应抱持怀疑。”
(首图来源:达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