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的银晕竟然不是球对称

天文学家原认为银河系银晕是球状对称,但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团队高精度测量认为并非如此,而是倾斜的橄榄球形,并认为这是由于70亿到100亿年前银河系与另一个较小星系碰撞造成。

当时银河系与名为盖亚香肠(Gaia-Sausage-Enceladus,GSE)的矮星系碰撞,并将GSE矮星系撕碎,两星系恒星形成围绕星系的银晕,两者相互作用也导致银晕恒星堆积,显著改变银晕形状,加上GSE以一定角度切入,碰撞也使之倾斜。

或许有人认为,经过数十亿年银晕会渐渐变成球型,但事实是银晕仍维持奇怪外貌。研究团队认为是暗物质发挥作用,倾斜银晕强烈代表潜藏暗物质晕也是倾斜的,非球对称的暗物质晕可能会对地球实验室检测暗物质粒子的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如果暗物质晕确实倾斜,那这些神秘物质可能更集中某些区域,若能找到这些区域,当地球未来穿过它们时,天文学家就有机会检测到与暗物质的相互作用。

不仅银河系有银晕,每个星系都有以暗物质为主的星系晕,虽然我们看不到暗物质,但为可见物质的分布提供框架,包含星系恒星、星团、星云及银晕内恒星。研究团队认为要了解银河系的历史,研究银晕是好开始,因此主要以盖亚任务(GAIA)取得的数百万银河系恒星位置、运动和距离,以及银晕高分辨率光谱巡天观测(H3 Survey)计划资料模拟,获得银晕呈橄榄球形的成果,这有助于解决银河系天体物理学相关问题。研究成果发布于《The Astronomical Journal》期刊。

艺术家对GSE矮星系碎片的印象。近100亿年前GSE在早期形成阶段与银河系整合,现在可在整个银河系和银晕找到碎片。(Source:ESA (artist’s impression and composition); Koppelman, Villalobos and Helmi (simulation),CC BY-SA 3.0 IGO, via Wikimedia Commons)

(首图为艺术家描绘银河系扭曲、倾斜的银晕;来源: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