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出问题,世界最大核融合反应炉计划恐延迟

为了证明核融合是否能产生无限的清洁能源,耗资230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人造太阳”ITER(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但它现在正面对不小的挑战,由于关键的零件出现裂缝,进度可能会延误、也会伴随成本超支。

ITER位于法国南部,是由欧盟、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等35国联合出资计划,欧盟作为ITER设施的主办方,投入资金大约占45.6%,其他6国则各贡献9.1%,该研究主要在研究托卡马克型(Tokamak)核融合的技术与工程,评估相关可行性,从电浆物理实验研究,到大规模电力生产的核融合发电厂,同时也要证明他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最近新上任的ITER总干事Pietro Barabaschi警告,计划现在面对的问题可能是“全面性的”,会对进程和成本有新的要求,而且还不小。

在过去几年ITER计划不断出现意外挑战,COVID-19到今年的俄乌战争都冲击供应链,今年5月长时间带领团队的负责人Bernard Bigot去世,接替他的意大利工程师Barabaschi上任第一个任务,便是开始调查可能会影响核融合反应炉2025年电浆测试的原因。

其中调查结果指向两间韩国公司, SFA工程公司制造的热防护罩和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制造的真空容器(vacuum vessel)。报告指出,热防护罩包含5吨纯银,设计用来容纳比太阳热10倍的热量,然而它的冷却管却出现裂缝;每个真空容器重量相当于300辆汽车,高度也跟电线杆一样,因此组装过程的焊接过程相当复杂。

ITER管理委员会在本月的特别会议上也提出新指令,要求Barabaschi明年交出新的预算和进程表。

为了打造黑科技和融合,要制造出超过10公里的管线,拆解运到现场后再一一组装,还有委托超过一百万个单独零件,ITER认为,在发现这些缺陷之前,计划完成度已接近70%。

(首图来源: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