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经济部今日宣布,台湾首次结合钢铁业及化工业的碳捕捉再利用“跨业合作”计划有成,由中钢投资2亿元构建全台首座“钢化联产”先导工场,结合技术处科技项目补助工研院的碳捕捉再利用技术,进行碳循环再利用的技术验证,预估年减碳量4,900吨。
未来中钢规划将与化工业伙伴合作成立“钢化联盟”,展开“示范工场”计划验证商业模式,成功后将共同成立碳循环经济园区,预估年减碳量更有望达290万吨,相当于7,450座大安森林公园的二氧化碳吸纳量,实践“不只减碳,还要发展碳利用”的目标,开创绿色产业链新商机。
经济部长王美花表示,全球已超过130个国家宣示净零碳排目标,各国或区域经济体将实施碳关税制约碳排放,如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台湾的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钢化联产”先导工场落成,写下钢铁业及化工业两大产业合作减碳的新篇章。
中钢董事长翁朝栋表示,中钢公司面对产业环境巨大变化、国际贸易竞争等严峻挑战,“钢化联产”先导工场的构建正与中钢新愿景相互呼应,后续将和石化业伙伴合作成立“钢化联盟”,展开“示范工场”规划,驱动台湾产业“净零转型”工作加速前进,打造崭新的碳资源集成供应链。
翁朝栋指出,“钢化联产”是中钢迈向2050碳中和的重要关键路径之一,钢化联产将以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创建“实验室及先导工场”,结合工研院技术进行合成化学品的应用技术研发及验证。
翁朝栋分享,第二阶段将携手化工业伙伴建起可实际商业化生产化学品的“示范工场”,期盼每年可以达到实质降减排碳24万吨;第三阶段,期望台湾减碳策略的推进,共同来促成“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区”,携手各业伙伴创建起碳循环产业聚落,年减碳量预计可达到290万吨。
长春石化总裁林书鸿表示,台积电在半导体制程中有许多高精密制程,是需要用到高纯度的湿式化学品,若要打进台积电五纳米,甚至三纳米、二纳米的供应链,化学材料纯度必须达到PPT(兆分之一)等级的高标准,长春技术已可达到半导体制程上的严格要求,更成为台湾半导体最坚实的后盾。
林书鸿指出,目前全球都在积极节能减碳,长春三年前就开始研究减碳技术,而长春运营超过12年的醋酸厂一年就可以吃掉12万吨的CO2,为台湾独创的技术,若能通过钢化联产的合作与搭配,相信未来对台湾社会净零减碳能做出更多贡献。
这次工研院与中钢共同验证的三项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捕获纯化系统、自主触媒与制程转化化学品系统、电解水产氢系统,通过“二氧化碳捕获纯化系统”将中钢制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捕捉下来,之后加以分离、纯化。
再通过“自主触媒与制程转化化学品系统”及“电解水产氢系统”,制成如甲醇、甲烷等绿色化学品来成为下游化工厂低碳化学品的基础原料,取代化工原料必须由海外输入的做法,提升成本竞争力,助台湾迈向净零永续新未来。
(首图来源:中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