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厂投资,引发人才外流忧虑,台积电前研发副总经理、现任清大半导体学院院长林本坚接受专访时表示,台积电工程师包机赴美一事,不需要上纲至“人才外流”程度,其实“这是好事”。
为了让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顺利运行,台积电早在11月就包机陆续载着工程师以及家眷赴美,来来回回人数近千人。台积电这波“举家大搬迁”声势浩大,外界担忧当最顶尖的人才都前往美国,地基被掏空,台湾竞争力是否不保?
工程师踏出台湾林本坚:外派历练可更贴近客户
林本坚在台积电的地位崇高,2000年加入台积电后,2002年研发出193纳米浸润式微影技术,让台积电跳跃增长6个技术时代,成为世界的领先者。
作为台积电大跃进的推手之一,林本坚和前资深研发处长梁孟松、杨光磊、前首席运营官蒋尚义、前首席技术官孙元成、前研发副总经理余振华等6人,被誉为台积电“研发6骑士”。
回顾林本坚生涯,他在美国留学、攻读博士,紧接著于IBM工作、创业,在美国渡过大半辈子后,才在台积电前共同首席运营官蒋尚义大力延揽之下返回台湾;换言之,林本坚自身就是从海外“回流”的人才。
也因此,林本坚认为,人才不应该局限在台湾,有机会外派,了解海外不同的处事方式、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对于工作经验反而有增值效果。
“海外有很多不同的机会,调来调去,知道怎么去处理海外状况是好事”,林本坚直言,台积电客户传播在全球各地,如果技术人员有机会到海外,接触当地风土民情、更接近客户,这是历练、也是机会。
此外,对年轻人而言,进入台积电工作,未来还有机会外派至海外,这样的工作或许更具吸引力,有助于吸引人才,“这要看上面的人怎么用这些机会”。
不过林本坚认为,这次台积电赴美的工程师人不是那么多,研发主力还是放在新竹,而且“人出去也不是第一次了,发生过很多次”。
早在1996年,台积电就在美国华盛顿州设立8英寸厂,后来又到中国南京设12英寸厂,近年则相继赴美国、日本设厂。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林本坚分析,台积电很多客户在美国,在美国投资设厂,一方面回应美国政府“供应链本地化”的诉求,另一方面,客户下单时,也可以更安心,因为台积电做法与政府期盼相符。
壮实半导体人才根本林本坚吁打通两大瓶颈
林本坚不认为台积电工程师包机赴美一事,需要上纲至“人才外流”的程度,但他对台湾半导体人才不足感到忧心,这也是他年届80,仍应允担任清大半导体学院院长,扛起为台湾半导体培养“活才”重责的原因。
在半导体教育上,林本坚认为应该“三才并进”,除了有能够在特定领域钻研高深学问的“专才”,具备广大视野和半导体通识,能和多领域专才沟通合作的“通才”,而有着源源不绝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开辟新领域创意的“活才”,更是能够领先竞争者的关键。
林本坚表示,学期开始,他除了与老师沟通,也会告诉学生“活才”的观念,期盼大家往这方向前进,“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要让学生发挥潜力,教授作为“领路人”,角色至关重要。但林本坚感叹,“学校对于人才流失没办法”,台湾研究人才被挖角,但台湾想要挖角他人,要不受限于薪资,要不受限于法规,相当为难。
林本坚日前受邀至中研院经济所举办的论坛演讲,他当时便指出,台湾聘请海外优秀教授“条件非常不利”,如果对方没有其他考量,如父母住在台湾,不要说美国,台湾要跟香港、新加坡竞争都不容易,“他们待遇比我们好很多”。
尽管政府推出重点领域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创新条例,松绑薪资规定,林本坚表示,这可以给出更好待遇,但也产生不少问题,有些台湾优秀的教授有着院士级的亮眼资历,选择留在台湾打拼,“那你是不是立刻要给他加薪加到国际水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很多人也会觉得不公平。
事实上,林本坚坦言,高薪聘请优秀教授后,对于台湾同样有丰富经历的教授,很多不平问题不容易处理。
台湾半导体人才面临两大瓶颈,除了优秀教授人才库不够充沛,生源也短缺。林本坚坦言,少子化的人口结构之下,要如何开拓生源值得深思;中国人力丰沛,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教授,但台湾受限于法规无法延揽,或许可以思考制度面有无法改变进之处。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