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保护区偏见,中油永安接收站海底珊瑚达130种

中油今天表示,今年委托国立中山大学调查发现,高雄永安天然气接收站海底的珊瑚种类达130种,显见永安站虽非保护区,但因良好保育及管理,生态成果媲美保护区,堪称国际保育主流OECM(其他有效保育区)代表性案例。

中油今天新闻稿表示,今年委托曾主持东沙特际海洋研究站、台湾珊瑚知名学者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宋克义团队调查鉴种,发现永安站水面下珊瑚的种类丰富,共有11科、25属、130种。中油表示,由于永安站属于台湾西海岸的沙岸生态系,海底珊瑚种类之多,是足以媲美珊瑚礁生态系的海域。

中油表示,全世界造礁珊瑚约1,600多种,台湾海域约500多种,永安站海底占130种,今天Facebook海底潜水视频,是今年9月底在永安站内实景拍摄,可见树枝状的轴孔珊瑚、叶片状的表孔珊瑚、网状的脑纹珊瑚及树欉状的鹿角珊瑚等,绿岛的明星鱼种波氏燕鱼也在永安站港内出现。

根据宋克义团队潜水调查,永安站的珊瑚多分布在水深5米以下的海域,许多都长在消坡块上,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消坡块提供珊瑚生长所需的硬基质;防波堤也保护珊瑚,让珊瑚不致被猛烈的风浪袭击,并让港内的水质静稳,有助于降低水浊度,上述均有利珊瑚生长。

此外,中油同时在永安港进行三项能源运用,包括空气液化、冰水空调系统及压力发电,不但年省1.5亿元电费、减少碳排3.1万吨,气化液态天然气的冷排水水质相当好,被当地石斑鱼养殖户称为“钻石水”,是永安石斑年产值达15亿元的关键功臣,中油也利用永安的冷排水试养海藻,让冷却水再利用,达到减碳效果。

中油表示,过去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划设保护区才能保护生态,不过永安站打破偏见,因良好严格的保育及管理,不但让永安站海域生态更丰富,还对减碳、石斑鱼养殖及海藻养殖等有所贡献。

(首图来源:台湾中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