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变革IT系统 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一年半累积17万用户

“我们的客人,24小时都在开户。”王道银行个金信息部副总经理林爱国用一个简单的场景,让人明显感受到原生数字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差异。

去年元旦,台湾工业银行改制为“王道商业银行”,以原生数字银行的姿态涉足个人金融业务,上线一年半,就累积近17万用户。

数字银行的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想要开户、投资或借款,只要连上网络,就能通过App办理,和以往要赶在银行5点关门前,去排队等待的做法完全不同。这些差异,不只是进化IT系统而已,更隐含着人才和运营方式的变革。

人才变革:IT从后台走向前台,和业务单位一起发想​​服务

林爱国以自己管理的IT部门为例,“传统IT人我都称为阿信,逆来顺受,你说要做、我就做,你叫我改、我就改,”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按照业务单位开出的规格来开发系统。但由于数字银行的特性,服务项目必须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满足顾客需求,

“IT就不能只是中后台支持单位,必须跟业务走在一起。”

他锁定传统开发流程里,最耗时的“需求讨论”,列为最需要缩短沟通时间的流程,因而创造出在业务单位设置Account officer(AO)的制度 。每位AO具备10~15年以上IT经验,负责在业务单位研拟新的产品及服务时,马上指出系统架构层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另外,他们要回头跟协调IT部门的资源,找出相互配合的方式。

“这也在训练同仁多角化,学习business know-how。” 借由制度,打破以往信息部门只会跟计算机沟通,无法了解业务需求的常态。

为了加强IT部门对业务端的理解,林爱国成立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学习小组”,每个礼拜抽出一天下午,聚集愿意学习的部门成员,一起讨论各种新科技的应用。

“我们一直强调数字创新的DNA,”林爱国不只聚焦技术,更着重技术的创新使用场景,像是让部属对媲美国的Amazon GO和中国的缤果盒子,两种无人商店分别做出哪些独特的体验。每周的讨论,都累积20几份简单的分享,借此训练部属对新科技的敏锐程度,也能逐渐把新科技的想法融入生活,更容易和业务单位沟通。

运营变革:早晨0850会议,每天改善顾客体验

既然想要快速满足顾客需求,那王道银行又是如何了解顾客想要的一切,并融入既有的服务?

林爱国语带骄傲地说,打从王道银行上线的第一天起,每个工作天的早上8:30(后来改成8:50),从业务单位、流程单位到信息单位,所有一级主管一定聚集开会,从未间断。就连林爱国前往国外出差,还是会在开会时间运用远程连接,加入会议。

这个会议里,只讨论过去24小时内,问题管理小组从客服中心、系统纪录的使用轨迹、两家实体据点搜集到的所有客户问题。这些问题将被分为两类:

1. 系统问题:客户在使用App的过程里,在哪出现断点?

简单说,就是debug,尽可能在当下找出解法,分派下去执行。但除此之外,主管们更会讨论这个问题还会发生吗?系统的哪个环节可能需要跟着修正?或者,更深入一点思考,客户为何会断点、跳离?背后可能隐藏哪些没被满足的商机?

2. 顾客体验问题:客户有哪些建议和想法未被满足?

有些客人会进线客服,询问为何没有某些特定功能?或是建议某些接口设计要调整。这些非系统bug的意见,不会直接修改,将统一收进顾客体验问题列表,经由主管在会议上一一讨论“是否当初开规格时没想到?”“客户这个需求,能通过哪些方式改进? ”于每6周一次的停机更新,陆续加入这些服务。

林爱国强调,“与会者的管理层级要够高,”只有高层坚持参与,才得以宏观的讨论每个问题带来的经验和学习。

关于数字变革,给企业的提醒:别追逐新科技!

其实,林爱国是传统银行出身,待过花旗、也做过中国信托。大约5年前,在之前服务的银行开始接触金融科技,像是智能钱包、手机支付、QR code扫码支付,他很快地意识到, 金融科技将大幅度改变有百年历史的银行行业

而在这段行业变革的路上,想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技术新颖与否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谁可以活用技术,创造最好的客户体验。

我不会因为新科技而新科技。没有好的应用场景,追逐新科技有什么用? ”他说,无人银行的技术早就存在,但客户真的需要吗?以附带视频客服功能的VTM(Virtual Teller Machine,远程视频柜员机)为例,本意是让客户自助办理金融业务,可惜大多数都摆放在分行,就客户的使用习惯来看,会在银行下班时间前去分行使用VTM的人应该是少数。

相对,王道银行使用的所有技术或许不是最新款,但把App当作分行的概念,符合年轻时代用户不愿花时间跑银行的习惯,也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这才是我想关切的事,运用各种技术的组合,提供顾客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