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没有原料需要海路运输!电子供应链四大聚落成形背后关键拆解

拥有将近一亿人口的东协国家“越南”,自2018年美中贸易大战开打后,成为电子零部件供应链移动的最大受益国,但是仅拥有人口红利的越南,没有原料需要海路运输,致使台厂以租税优惠、廉价土地、运输便利特点为根据地,逐渐在北宁省、北江省、海防市、河南省形成四大聚落。

越南通过FTA打开巨大商机

东协经济共同体(AEC)自2015年底正式成立,越南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陆续与世界各国签订并实施新一代自由贸易协议(FTA),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议(EVFTA),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等,借此扩大进出口市场。

越南目前已是国际知名品牌的纺纺织品、鞋类和电子产品等主要制造商的聚集地,而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更是推动当地经济前进的主要驱动力,使得越南即使面临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压力,2022年仍能缴出强劲的经济增长数字。

越南电子零部件供应链成形

正是因为这样的大环境背景,台商最近几年加速前往越南设厂,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新兴区域合作组组长马利艳表示,2018年美中贸易战开打,当时销往美国的产品供应链就开始移动,包括移回台湾或东南亚,还有小部分移到墨西哥。

马利艳指出,移动的供应链厂商,包括网通、手机电子零部件、服务器、主板,其中网通和服务器这两大类不仅受关税影响,还有美中科技战的安全疑虑,所以产能转移非常明显,而且转移到越南最多,因为厂商都配合美国品牌客户要求转移到越南。

马利艳分享,台厂电子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后,历经三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停滞,直到2022年下半年开始各国重启国门,整个台商赴越南当地投资、考察才又开始火爆起来,还能明显感受到投资正在加速,并积极构建生产工厂。

直到2040年都能享受到人口红利的大型拉力

台厂电子供应链从北越开始布局,因为原料取得为考量重点,因此设厂主要从北宁到北江,再往南扩展到海防市、河南,马利艳表示,供应链一开始都从首都河内外围开始,所以最早一批前往越南的多在北宁聚落,但由于当地人口较少,后来渐渐转往北江,像是鸿海就在这里设厂。

马利艳指出,台厂从2018年开始朝海防市前进,像是和硕、光宝科、奇力新,然后是河南的佳世达、纬创,并随着主力厂商带来供应链厂商,已经逐渐在当地形成台商聚落,主要都是被当地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吸引,或是看中运输条件便利等等,像是海防就是因为有港口而得利。

越南的人口结构相当健康,根据研究预测机构数据,直到2040年都能享受到人口红利,马利艳指出,因此越南吸引到的都是需要廉价人力成本的组装大厂,然后选择靠近港口的地区形成聚落,再从中国进口原物料,或将产品经港口出货到美国。

马利艳指出,从台商建厂的位置来看,主要就是受到交通运输、土地价格、政府投资优惠影响,像是越南早期就祭出“前4年免税,后9年税收减半”的招商政策,并随着北越的土地逐渐饱和,企业减免政策也跟着逐渐南移,所以较晚转移的厂商就在河南形成聚落。

供应链不完整是一大挑战

马利艳表示,受到美中关系不断变化,美中科技战分流明显,台厂转移到东南亚投资为不得不的选择,并受到新冠疫情大流行冲击,部分厂商历经三年的发展停滞,但随着世界各国解封,越南相关问题已经逐渐好转。

马利艳指出,现在越南台商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供应链的不完整,因为台商在中国待太久,需要什么都可以马上在方圆几里之内找到,但是转移到越南还没有这么完整的聚落,所以还需要慢慢构建,而且还有语言文化的不同,这些都需要慢慢克服。

越南供应链完整构建仍需要一点时间,马利艳指出,目前台商可以做的就是找在台湾念书的越南学生,或是以前中国厂的干部前往管理,但是中长期还是需要培养当地技术学院、大学的相关人才,借此提高当地生产的效率问题。

越南、台湾供应链发展趋向分工

台厂迫不得已构建两套系统,对台湾来说的影响重大,马利艳指出,目前供应链在东南亚和台湾的产品类别有所差异,以电子组装为主的厂商选择东南亚的设厂,像是越南的劳力密集聚落,而高端产品或研发则会放在台湾,逐渐走向自动化程度高的供应链发展。

马利艳强调,越南积极招商引资,当然希望可以逐渐提升当地水准,但是目前越南的企业仍切不进三星、苹果的供应链,而且因为越南签订众多贸易协议,因此很难运用保护政策,而且约74.4%出口额是由外资(FDI)企业所贡献,显示本土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出口能力仍然薄弱。

(首图来源:Flickr/UNIDO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