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习惯跳过实体门市,直接在电商平台订购商品。线上串接旅游组件的OTA(Online Travel Agent)服务也顺势而生,包括旗下拥有Priceline.com、Booking.com、Agoda的Booking Holdings集团,并购Trivago、Hotels.com的Expedia以及中国携程,皆成为旅游行业中不容小觑的新势力。
OTA以流量制霸,营销预算不足成硬伤
这些OTA巨头挟带着庞大资本,在网络上销售价格透明的机票、酒店、租车或机加酒等套装产品,让旅客随时随地都能上线购买。但是,你知道吗? “只有约20%的人们知道旅游比价,不然为什么Trivago需要一直打广告”,连续创企业徐向贤和陈品光说道。
真正影响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在于“你在何时对他曝了光” ,他们用两次创业的经验,得出这项结论。 2015年,徐向贤、陈品光创建机票比价引擎HelloWings(前身为Tixchart),利用其开发的系统,爬各家航空每天的票价数据,帮消费者快速找出最便宜的机票。后来他们也成立OTA,将HelloWings的流量导到OTA来,可惜直至2017年公司资金运用殆尽,获得的流量仍不足以支撑他们持续运营。
徐向贤说, 比价网站主要有两种收益来源,网站流量的广告收益和诱导顾客到合作厂商网站消费的手续费获利 ,后者是新创较难做到的事,因为新创通常没有太多营销预算,不能进行洗脑式广告或是在搜索引擎上增加曝光度,进而吸引更多顾客浏览网站,这也是导致他们前两次创业无法获利的关键原因之一。
利用既有优势,提供OTA一站式解决方案
于是他们转念一想,“既然拥有开发OTA系统的技术,我们何不帮其他企业做这件事?”所以延续先前在原有行业的竞争优势,他们转型为B2B的一站式线上旅游平台解决方案TravelSkope,致力协助企业创建他们的OTA服务。
他们将目标客群锁定于电商、媒体或任何手中握有庞大流量的企业 ,为其串接票务系统或创建线上流程,因为对TravelSkope来说,这些拥有忠实用户的企业先天就适合成立OTA,尤其是电商。 一旦该网站拥有固定观看者,就有机会在那些观看者萌生旅游念头时,抢先触及到他们 。
最好的案例便是在全球有9200万会员的Costco网站,在过去的两年,Costco Travel网站就从Costco网站收到98%的转介流量,此外2017年每月约有89万个顾客被导入Costco Travel网站。对电商而言,涉足OTA服务,也形同为顾客提供更全面的购物体验。
目前TravelSkope的客户包含一家台湾前三大的电商以及中华航空。收费方式分成两种,一次性设置费用与按照交易量抽成,以及用技术换取越南、缅甸等开发中国家的潜在伙伴股权。服务推出至今,他们已获得29.7万美元的种子轮资金,投资人来自世界各地,包含日本旅游搜索引擎领导者Venture Republic Global、新西兰Zino Venture合伙人Nelson Wang等。

结语
被问及如何看整个OTA行业?徐向贤回答, OTA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流量转换器,当达到一定流量后,就能输出更多利润 。而作为一站式线上旅游平台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他们成立目的即是,帮助那些先天“基因”优良的企业将流量变现。
虽然在既有行业下,TravelSkope的竞争者包含三大全球分销系统Sabre、Amadeus和Travelport,但陈品光也表示,TravelSkope的优势就在能用20%价格给客户80%的功能,另外还提供高度定制化,这点他们非常有信心,甚至能做得比竞争者更出色。未来TravelSkope也计划以新加坡为中心,瞄准泰国、马来西亚的电商,将服务扩展至东南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