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极力阻止中国获得高端技术,让美国以外的这两个地方成为市场焦点:东京和恩荷芬(Eindhoven)。
恩荷芬是荷兰第五大城市,被誉为“全球最聪明的地方”,为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ASML总部的所当地。不过,这个小镇于1920年代初期受工业衰退打击、二次大战期间遭严重摧毁,却靠着产官学的努力,摇身一变成为科技大城,到底怎么做到的?
恩荷芬以每年8%速度增长,成功吸引许多欧盟委员前来探访,这里的公司和学者每年每10万位居民申请近500项专利,人均专利密度居世界之冠,荷兰政府甚至将1/4研究和发展经费、约每年30亿欧元都投资在这个小镇。
恩荷芬的开创者,很大一部分来自ASML,以及前飞利浦照明部门Signify、芯片制造商恩智浦NXP、卡车制造商DAF。ASML技术资深副总裁Jos Benschop表示,恩荷芬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拥有长达一个世纪的高科技制造经验,“我们在全球开展业务,但与人们的距离非常重要”。
这句话耐人寻味,Benschop继续解释,“如果没有VDL,极紫外(EUV)光刻机就诞生不出来。发明非常容易,但变成可以实际制造的东西很难”。
恩荷芬如何走出一段转型之旅?
谈到恩荷芬的转型故事,如同一个具有颠覆力的创业公司企业。区域发展机构Brainport Development主任Paul van Nunen笑称,就像创业公司一样,最开始只有一张餐桌、储藏木屋和特立独行的发明家。
但过程中添加了两个更“荷兰式”的独特成分,那就是政府的商讨模式及飞利浦这家公司。荷兰政府将政治家、公司和工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而飞利浦1891年开始在恩荷芬制造灯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Van Nunen的办公室位于飞利浦的前研究园区,能俯瞰着ASML于1984年与当地另一家芯片设备制造商ASMI成立合资企业的院子。
到1990年代初期,飞利浦和DAF等大型公司面临亚洲低价竞争,纷纷关闭工厂。恩荷芬Rein Welschen便邀请当地公司协会负责人、理工大学和商业领导人到他家,一起想出反击计划。
Van Nunen回忆道,当飞利浦2001年将总部搬到阿姆斯特丹,公私部门共同合作,重新利用实验室,并保留了员工。恩荷芬的土地也有更多利用,他表示,“当我年轻时,这整个地区都是禁区,只有飞利浦的员工可以进入,但现在是一个合作的地方。”
飞利浦另一个研究基地成为高科技园区,里面有260多家公司,包括全球卫星定位(GPS)制造商TomTom、西门子。美国投资基金橡树资本(Oaktree)在2021年8月收购它。
产官学合作,荷兰晋升科技强国的关键小镇
目前在恩荷芬的公司主要都在开发人工智能、量子运算和光子学,也就是由光驱动、而非电驱动的微芯片。
Smart Photonics首席执行官Johan Feenstra直言“这里是世界上最智能的地区”,该公司利用飞利浦留下来的旧洁净室创建一条光子芯片的产线,有助于减少数据中心的电使用量,也能部署在偏远地区。目前Smart Photonics已经从荷兰投资人筹资3,800万欧元,拥有近150名员工。
恩荷芬理工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校长Robert-Jan Smits认为,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能带来许多好处。“恩荷芬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我能经常跟首席执行官、政治家们见面,骑着脚踏车就能马上到达ASML、飞利浦和恩智浦总部”。
谈到恩荷芬这个地方,Smits表示,“我们是为了这个地区而生,在这里和它一起增长。我们的工作不是做大ASML,而是创造更多的ASML”。
恩荷芬预计未来10年创造7万个工作岗位,要求政府提供资金来扩大学校规模,增加实用技能培训并建造更多房屋。
恩荷芬市长Jeroen Dijsselbloem表示,如果政府提供资金,他的城市将具有“独特的潜力”,随着欧盟寻求减少对中美技术依赖,欧洲实际没那么多选择,其中一个选择肯定在这里。
(首图来源:AS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