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国际舞台,格斯科技以“钛酸锂”电池芯技术闯出一片天

主攻钛酸锂与高镍三元材料,本土锂离子电池芯新星格斯科技在台打造第一座GW级电芯厂,预计工厂4月落成,预期未来,也期望台湾产能可以达到5GWh。

格斯科技在2015年从材料领域分析切入,2017年跨入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并结合日本工艺,现在技术团队已经逐渐掌握从上游材料、电芯设计与制造、模块到应用端的研发优势,陆续发展出差异化的产品与多种应用。格斯科技董事长张忠杰表示,一开始只能制造一颗电芯,到汐止厂一天制作200~300颗,预估桃园新1GWh厂房产能可以到一天1万2千颗~1万5千颗电池芯,月产能可达50万颗。

格斯首席技术官叶国伟博士指出,未来也规划将台湾产能提高到5GWh,并与合作伙伴向海外设厂发展。

过去的软包电池主要是正负极在同一侧,格斯科技开发的软包电池则是一边一侧,有更好的散热表现,退化率也更低,且相同能量密度下,重量比传统圆柱形电池轻15%,有助于电动运具减轻重量。

张忠杰表示,也可以依据不同客户,制作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跟应用产品,最终打造客户需要的电池,且即便在同一条产线上,无论是高镍、碳酸锂等都可以制造,甚至不同尺寸可以通过模具切换。

提及软包电池特色,面对下时代的固态电解质趋势,张忠杰表示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半固态电解质,都可以用以相同外观形式呈现,因此能接轨新时代电池,也表示正与研究单位有一系列的合作。

其中格斯科技选择技术为制程难度较高的钛酸锂跟高镍三元材料电池芯,格斯科技表示,团队搭配台湾所生生产机制造的高性能钛酸锂负极材料,成功打造出具有高安全性、高倍率充放电电流(20C)、更宽温域的可工作温度区间(-40°C~60°C),以及超高循环寿命(≧10,000次)等特性的钛酸锂系锂电池芯及应用产品。

随着世界各国降低汽柴油车排放新法规及提高燃油能效要求,相较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完全混合动力车之外,从在2020与2021的量产车观察中发现,48V轻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设计成为现行汽、柴油车款符合低排放、与提高油耗性能的法规选择,成为欧系汽车品牌新的设计趋势。张忠杰指出,目前48V轻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设计逐渐成为德国五大品牌车厂新款油车的新标配。目前格斯科技也已自主技术开发出48V的动力锂电池。

(首图来源:格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