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zen 7000X3D系列处理器仅在其中1组CCX通过3D V-Cache技术扩展L3缓存内存,会对处理器资源应用造成什么影响呢?
Zen 4处理器架构可以让最多8组实体核心组成1组CCX(Core Complexes,核心复合体),而每组CCX会封装成1组CCD(Core Chiplet Die,核心裸晶),也就是将处理器开盖后可以看到的“实体小芯片”。
对于8核心的Ryzen 7 7800X3D而言,它的8组核心都位于单一CCX中,并在此CCX通过3D V-Cache技术额外扩展64MB L3缓存内存,让L3缓存内存总量达到96MB,而整个处理器仅有1组CCD。
而12、16核心的Ryzen 9 7900X3D、Ryzen 9 7950X3D则具有2组CCX,每组CCX分别具有6、8组处理器核心,并通过3D V-Cache技术在其中1组CCX将L3缓存内存扩展至96MB,另一组CCX仍维持32MB,。
对于Ryzen 9 7900X3D、Ryzen 9 7950X3D来说,具有3D V-Cache技术的CCX具有容量较大的L3缓存内存,但是功耗、散热等特性与普通CCX有所不同,如此一来会造成2种CCX“体质”上的差异,广义来说也算异质处理器核心或“大小核”的概念。
有趣的是,虽然AMD并没有在规格中特别指出,具有3D V-Cache技术的CCX最高Boost时脉为何,但是比对Ryzen 7 7700X的最高Boost时脉为5.4GHz,而Ryzen 7 7800X3D仅为5.0 GHz,不难猜出其中端倪。
目前AMD已发布3款Ryzen 7000X3D处理器,与非3D版本对比主要差异为具有更大的L3缓存内存,且TDP较低。
采用Zen 4架构的Ryzen 7000X系列处理器最多可以放入2组CCD与1组IOD。其中每组CCD最多可以容纳1组CCX(最多8组核心)。
Ryzen 7000系列处理器开盖后,可以看到上方有2组CCD实体小芯片,下方较大的则是负责I/O功能的IOD(I/O Die,I/O裸晶)。
从图解中可以看到3款Ryzen 7000X3D处理器的差异,Ryzen 9 7950X3D、Ryzen 9 7900X3D具有2组CCD,并其中1组CCD内的CCX扩展L3缓存内存。而Ryzen 7 7800X3D则只有1组具有8组处理器核心的CCD,并在此CCD的CCX扩展L3缓存内存。
对于Ryzen 9 7950X3D、Ryzen 9 7900X3D等具有2种不同CCX的处理器而言,运算负载的分配将更具弹性,需要更大缓存内存、更短延迟的负载可以交给具有3D V-Cache的CCX,而需要更高时脉的负载则可交给普通CCX运算,有利灵活施展2种CCX的长处。
不同于Intel在Alder Lake(第12代)所导入的P-Core/E-Core的软件优化尚不支持Windows 10操作系统,Ryzen 7000X3D系列处理器的软件优化能够支持Windows 10(1903 Build 18362.30)与Windows 11(21H2 Build 22000.613)操作系统,用户只需要更新BIOS/UEFI并安装最新芯片组驱动程序,就可以享有最佳性能表现。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这次Ryzen 7000X3D系列处理器支持PBO自动超频(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r)与曲线优化(Curve Optimizer)等调校功能,用户可以在Ryzen Master软件中启动、调整这些设置,此外也能进行内存超频(包含手动超频以及X.M.P.、EXPO自动超频),但是不支持直接设置处理器时脉的手动超频。
异质处理器核心架构让运算负载的分配更具弹性,需要更大缓存内存、更短延迟的负载可以交给具有3D V-Cache的CCX,而需要更高时脉的负载则可交给普通CCX运算。
内置于芯片组驱动程序中的3D V-Cache Performance Optimizer,可以即时评估性能状态,并动态将负载交至不同CCX,以达到最佳性能表现。用户也可以在BIOS/UEFI中手动复写设置。
PPM Provisioning File Driver则可以在侦测到执行游戏时,将运算负载集中至性能表现较佳的单一CCX(通常为具有3D V-Cache的CCX)。同样可以在BIOS/UEFI中手动复写设置。
Ryzen 7000X3D系列处理器支持PBO自动超频(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r)与曲线优化(Curve Optimizer)与内存超频,但是不支持直接设置处理器时脉的手动超频。
相较于Ryzen 5800X3D,Ryzen 7000X3D系列处理器提供更细腻且自由的调校选项,有利于压榨出额外性能,并提供更多超频潜力供DIY玩家探索。